(續前)感情與婚姻的成長是終身學習的功課,不應該拘限於某一個人生階段,從單身階段兩性知識的認知與成長,並學習如何追求另一半,到成為情侶的兩性溝通與調適,更進而走入結婚禮堂成為夫妻的二性家庭實際互動,到二人共同有了下一代的親子教育,那是一連串繼續不斷的人生學習過程。婦女團體所提供的策略,應是提供兩性每一個學習階段的成長與學習,且依照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適當的課程與互動,以建立良好的感情與婚姻關係。更重要的是,不同階段的成員,可以彼此互相幫助成長,例如夫婦幫助情侶、情侶幫助單身、即使有關夫婦或情侶的活動,單身成員也可以事務工作的支援,每一階段成員的成長環結可以緊緊相扣,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成長環境。
五、建構多功能目標兩性福利服務功能組織
婦女團體可以設置適當的場所及培訓適當的人員,提供兩性,特別是婦女的福利服務,以滿足其多元需求,例如設置會談室、圖畫視聽室、聯誼室,另與相關單位合作,提供各式的軟體服務,包括諮商、諮詢、支持性服務、成長服務、以及教育性服務,特別是設置兩性服務專線,以專業諮詢和諮商服務的技巧和方法來因應兩性各種資訊性、成長性、支持性服務的需求。同時開辦人格成長課程、主婦成長班、夫婦週末生活營等等以加強自我認識、兩性認知、促進家庭和諧為宗旨之課程。為促進專業學習及自我成長的效果,採專題講座、小團體研習,及參觀等等方式進行課程。
婦女團體並可適度規劃家庭支援聯繫網絡制度,讓原本各自孤獨生存的家庭,透過有意義的支援互動,整合成為具有休戚與共、禍福同當、疾病相扶持的社區共同體。同時以建立團體人力銀行的方式,發揮個人及家庭不同專長與潛能,彼此支援聯繫,讓團體成為有人情溫馨與合作互助的園地。
六、發展自願性服務的團體功能:
婦女團體提供其成員,除了支援性的協助或吸收性的成長內容之外,應該還有實踐性的行動,讓團體成員的成長層面從消極的接受者,進而變為積極的行動者。一般女性所組成的團體,其成員加入的目的,或療傷、或學習、或吸收,但是真正的成長是從行動中發揮才幹,建立自信,從助人中自助自強,也從實際的參與與投入中,獲得真知灼見。如果該團體提供給成員的只是停留在療傷、學習、吸收的階段,而沒有引導其起而行的給予付出之行動,那麼這個團體仍有其侷限性。
因此婦女團體除了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成長的團體外,更重要的功能是促使兩性尤其是婦女,擁有更多社會參與,貢獻自我的志工機會。此一策略的運用乃是從兩性一起實際的參與及服務中,將兩性互動的理念、建立美滿家庭的生活經驗等,或成為講授課程的輔導夫婦,或成為承辦活動的志工團成員,在實際參與及籌劃準備中內化為生活真正的內涵與實質。尤其各項自願性的服務工作,是鼓勵夫婦及家庭成員一起投入參與,藉著夫婦二人同心與同行,不只兩人同時強化社會互動的滿足感,尤其可以促進夫妻彼此更深的互動與分享,幫助建立深摯而密切的情感,更有助於夫婦二人貢獻所長,亦藉此提升人際關係及知識領域。
七、承辦政府機構相關活動,藉以推廣親愛家庭的理念:
許多婦女團體採取單打獨鬥的運作模式,加上無法有效的運用新聞媒體來推廣其活動,或運用公共關係來拓展其知名度,許多團體所擁有的良法美意,無法為社會大眾所了解與接受,以致侷限了團體的發展。
一個團體的發展,除了本身所具備的良好條件之外,還需要配合社會大環境中的許多力量的結合。為了使團體的理想及每一位成員的努力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讓更多人能夠因此受益,與政府機構合辦相關活動乃是一條值得採行的途徑。以政府機構的名義舉辦相關活動,不只是可以得到來自政府的經費補助,更以政府機構的名義宣傳招募參加活動的市民,可以收到廣為宣傳的效果,許多市民對於政府機構所推出的活動具有一份信任與口碑,藉此推廣兩性和諧互動的理想,使更多人從參與、到了解、到認同、到共同投入,這乃是一條大力發展團體理念最具事半功倍的捷徑。
結語
既然女性主義在面對其間的矛盾與困境,已經開展出另一大片更具修正性與發展性的新領域,面對此一新領域的趨勢,台灣婦女運動的面貌與策略似不能再沿用過去的抗爭及對立模式,應該要採取必要的策略,推動必要的作為,來開展出兩性新的格局。尤其對於女性該如何在擺脫弱勢的取悅、或去除任由對方擺佈操縱、或不再放棄為自己設想的同時,又能保有健全圓滿的兩性關係。
社會的快速變遷,已由傳統社會步入現代工商業社會,如何把握當前台灣社會民主化的契機,在有限的人力和社會資源下突破長久膠著於無知期、認同期與抗議期的困境,儘早把女性意識和婦女運動推向兩性合作的第五階段,是值得深思和努力的方向。而婦女團體的角色與功能,也應該審視整個時代的脈動,明察現代婦女實際的需求,作相應的配合與調適,並提供適切而有效的行動策略,透過整體、前膽、連貫、可行的策略運作,結合多元的力量,以協助婦女追求實現自我、幸福人生,則女性才不會成為社會的依賴,而是社會的資產,其貢獻將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及社會。
新時代婦女運動及婦女團體的行動策略|為三八婦女節而寫/黃偉民
- 200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