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無不令人退避,心生恐懼。但,堅忍的人,卻忍受過來,獲得成功的豐碩果實。
美國總統-林肯,別看他生前為人敬仰,他曾經歷一段波折:林肯生於美國西部一塊未開發的原野,家庭極其困窘,他只能在家替父親幫忙闢荒耕種。十歲時,其母去世,這種傷痛他化做勇往直前的動力,開始參政,選舉總統,其間不知有多少失敗。但他始終不放棄,終於,在西元一八六○年,成為美國總統。他曾做過渡船夫、佃農、家僕以及屠夫。林肯人生的階段中,不論是做渡船夫也好、佃農也好、家僕也好、屠夫也好,甚或是總統也好,各個角色,他皆賣力演出,贏得喝采。
自古至今,每一位偉人先賢,在紀錄他們的傳記裡,我們後人所看到的,是成功的喜悅,卻忽略辛苦的血淚史。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埋伏著五花八門的難關,而人生就像一場淘汰賽。誰能持之以恆,就能向上晉級,最終進入決賽。
西元十八世紀的法國,因拿破崙的東征西討,而得以統一自立,但成功中仍有失敗的時候。在征俄時,因氣候的不適應,兵力死傷慘重,最終是踢到鐵板。但他卻沒有因而喪失在人民心中「英雄」的地位,至今仍永垂千古,他曾說:「勝利屬於最堅忍的人。」然而堅忍的人不常有,中途放棄的人卻常有,遐想憑空的勝利,終是海市蜃樓、南柯一夢罷了。
由於先天的不足,我們升斗小民本就無權去放棄自己、去墮落自己。困厄之苦,我們必須堅持,直到最後一秒。若去計較誰的工作職位高或低,只會徒增麻煩,而太執著在單一事物上,那些為社會默默付出的一份子,不是就要因此被冷漠於一隅?他們才貴為「英雄」啊!
全球六十億的人口,無不嚮往成功?無不想是那鶴立雞群的佼佼者?但,因太過於斤斤計較酬碼的高低,而與成功擦肩而過。當我們在對失敗感到憤怒時,不如省思失敗的原因。這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便會立即去反省錯誤的所在;缺乏智慧的人,只是一昧的害怕而逃避,讓失敗成為與成功之間的懸崖。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無情。不能夠將對失敗之憎恨淨化成所羅門王的「給我智慧!給我智慧!」就得面對淘汰出局。
英國.勞倫斯:「成功的秘訣,是在養成迅速去做的習慣,要趁著潮水漲得最高的那一剎那,非但沒有阻力,並且能幫助你迅速地成功。」美國羅斯福總統曾明說行動才是勇者的重要,即使未臻理想,也會盡力而為之。
在英雄偉人成功的樓閣中,思索自己不能成功的原因,做為成功的跳板,甜美那一刻已不遠矣!
英雄不論出身低/馬中 黑毛
- 200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