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國中第一次學測不到三週了,換言之,此刻國三同學的努力已進入「衝刺階段」,因為有兩次考試關係,所以在台北有更多同學把第一次當「練習」、「熱身」,在第二次時再來「大展身手」,基本上是對的,如果能「一勞永逸」--何樂而不為呢?
在經過了這幾年學測之後,相信只要遇考古題,同學都對「試題」有些頭痛,因為任課老師抓不到、課本讀不到,特別是國文、社會這兩科,所以無形中很多考生把希望寄托在補習班名師或坊間標榜猜題神準的參考書,或許這些還真行,但也只侷限於成績中高水平以上同學,中等以下同學可能就無效了,反而「治絲益棼」。因為渠等所列考題有很多是老師們也要費心答題的,加諸在國中年齡小朋友身上-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因此筆者基於多年經驗,茲將國文部分擬定三週衝刺複習做為地區同學參考,當然大部分是以課本溫習為主,觸類旁通的附加學習為輔。
倒數第三週(五月三-九日),將一到六冊的字音、字形、字詞、字義做確認、熟稔。複習方式,每天一冊為主,採取朗讀或默讀方式,由第一課到最後一課,不間斷的將讀過的生難字詞、語意做練習,不會的強記、不熟的多寫幾遍,特別是課文後的註釋,每結束一冊、練習模擬一回,到週時可以做個一-六冊總「體檢」。
倒數第二週(五月十-十七日)將六冊中的每一課文章主旨、段意、句意乃至結構,配合作者及課文後面的問題討論做複習,也是每天一冊,做單冊模擬練習,週日一樣做一回一-六冊總測試。
倒數第一週(五月十八-廿二日),因為課文部分已瞭若指掌了,將語文常識中書信、六書、書法、修辭學做一次「解決」,書信等以實物做加深印象,如柬帖、訃文;書法則以字帖、碑文、書法家風格差異做比較;六書只要會區隔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就可以得分了,至於修辭學因為在課文複習時已經習以為常了,依道理是不太困難的。另外近年常考外來語、流行語、諧音借義的廣告文字,則要多花點心思「打理」:::而國學常識不外乎中國文學流變的內涵、重要經典、名著的內容熟稔。以及「文法」的認識。當靈活的學習時,再次的每一天做一次「考古題」,當成績在進步時,國文何懼之有?
最後筆者要說,語文的智慧要靠平素的「語感」,除了有臨時抱佛腳努力或自始就有基礎外,不要中斷瞬間閱讀的領悟力,換言力,閒來可以多讀一些小品文、廣告文案,不必刻意的去背誦,如果能將閱讀的報章雜誌內容與課文(範文)做聯想、比較、自動整合。相信三週雖短,也有可能讓自己信心滿滿呀!
總歸一句話,要想獲得台北市的前三志願,沒有二六五是不行的,也就是說國文不得低於五二分,即使進公立高中也要二二○分,國文五○分也是基本標準,扣分不得超過三題,的確是一大高難度,不過如果你能依筆者方式做最後總整理,得勝目標不遠了,記住每天國文最少要有二到三小時的備戰哦!
國文教戰的最後叮嚀/林泉利
- 200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