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問題集––要如何預防/連江縣衛生局提供

  • 2004-05-14
 如何預防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暫勿前往廣東、香港、新加坡及中國等地區旅遊,如一定得到上述地區,應注意行程之安排,並採取自我保護措施,不要到人口聚集處、更避免到醫院或與動物接觸。同時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及增強個人抵抗力(飲食、作息正常)。從上述地區回國後,應遵行隔離措施,一有發燒、不尋常呼吸道症狀時,應即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曾去過疫區之旅遊史。
 何時要戴口罩?何地?何時不要戴口罩?
 SARS係經由飛沫或直接接觸病患體液等方式傳染,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可經由空氣傳染,因此一般民眾在街道、馬路上行走,不必戴口罩。而除了接觸、照顧或處理SARS病患的醫護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需戴N95或更高等級口罩外,建議下列人員配戴以一般外科口罩即可:
 1.有呼吸道感染症狀者及其照顧人員
 2.居家隔離者(包括密切接觸者及SARS的出院病患)
 3.從SARS病例集中地區入境者
 4.到醫院診所求診及一般醫護人員
 5.處理食物及醫療廢棄物
 6.工作上接觸非特定對象,而該場所未實施人員出入管制(如測量體溫等)者
 7.於流行期至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密閉公共空間。
 戴口罩就可以預防感染嗎?
 目前認為,SARS 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及接觸傳染。戴口罩基本上只可以預防飛沫傳染。對於接觸、糞口傳染,都沒有辦法有效控制。因此,除了戴口罩之外,常洗手、良好的衛生習慣絕對必要。
 那一種口罩可以預防 SARS?
 事實上,無論是那種口罩,或多或少都可以預防經飛沫傳染的疾病,差別只在於程度。好的口罩周圍能與臉型完全密合,才能充分達到防護效果。機車騎士常用的布質口罩或紗布口罩,以及市售灰黑色活性碳口罩,通常用來阻隔汽車廢氣或除臭,無法濾除病菌。若只是一般預防,可選擇外科手術所使用的口罩。
 戴口罩注意事項?
 1.戴上及摘除口罩前,都必須將手澈底洗乾淨,以確保口罩乾淨。
 2.口罩應注意避免灰塵弄髒、擠壓及密封不透氣。如出現髒汙、異味、破損或濕掉,應予更換。
 3.配戴口罩後,避免觸摸口鼻。若必須觸摸口鼻,觸摸前、後都要澈底洗手。
 4.棄置的口罩應用塑膠袋封好,放進有蓋的垃圾桶。
 5.如係於感染區工作用畢之口罩,則應依感染性廢棄物處理方式處理。
 怎麼洗手才是正確的?需要特殊消毒嗎?
 平日預防 SARS,仔細用肥皂、清潔劑及清水洗潔並擦乾應該就已足夠,不需要特殊的消毒。
 漂白水的正確使用濃度及適用情形?
 1.廚具、餐具、食具之消毒:餐具及食具以煮沸30分鐘以上處理,不能加熱或煮沸者,用1:100(將一份漂白水和100份清水混和)的稀釋家用漂白水浸泡30分鐘(待發揮殺菌作用),然後用食用水沖洗乾淨,待自然風乾後可備用。
 2.地板、牆壁、傢具、座椅、扶手、門把等可用1:100稀釋的家用漂白水充份洗刷,靜置5-10分鐘(待發揮殺菌作用)再用清水沖洗或擦拭乾淨。
 3.鎖匙、玩具、電腦鍵盤、電話等經常觸及的物件可用1:100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擦拭,靜置5-10分鐘(待發揮殺菌作用)再用清水沖洗或擦拭乾淨。
 4.床單、被套、衣物、手巾等可用1:100稀釋的家用漂白水完全浸泡30分鐘,取出後再浸泡在肥皂水中,稍經浸泡後依一般洗滌程序清洗並晾乾。
 5.受到痰液及其他呼吸道分泌物弄汙時,先用可棄的毛巾/紙手巾浸泡在1:10稀釋的家用漂白水中,以此浸泡過漂白水的毛巾/紙手巾覆蓋在痰液等汙穢物上,靜置15分鐘。汙穢物連同毛巾一同清理並小心丟棄,弄汙處再以1:100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擦拭,靜置5-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或擦拭乾淨。
 防治SARS傳染病之消毒對象為何?
 有關SARS消毒對象,以傳染病病人或疑似患者(包括其接觸者)之分泌物、排泄物汙染者及其他可能具傳染性之物品等為主。
 現在有沒有防治 SARS 的疫苗了?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有幫助嗎?
 防治 SARS 的疫苗目前還在研究當中,還沒有疫苗上市。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與 SARS 病毒是不同的病原體,所以沒有預防的效果。
 現在去醫院是不是很危險?我應不應該去醫院?如果要到醫院,我應該如何自我防護?
 由於 SARS 疫情持續延燒,所以衛生署建議全國民眾,近期內應避免非必要之看病與探病,以避免 SARS 擴大感染。如果您去醫院,只是為了作一些檢查、或是拿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療藥物,我們建議您先打電話給您的主治醫師,看是否能夠延期檢查,或是到地方藥局持處方箋領藥。由於醫院具有感染的危險性,暫時還是少去為妙。
如果,您真的必須前往醫院,那麼我們建議您:
 1.配戴口罩後再進入醫院。
 2.進入醫院以後不要任意走動、也儘量不要觸摸物品,在院內不要停留太久。
 3.回家後,馬上換掉身上的衣物、隨即清洗,並以肥皂洗手。
 4.若您有疑似 SARS 的症狀(高燒、乾咳等等),請立即戴上口罩到醫院就診,並請勿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可搭乘私人汽車、計程車或者叫救護車)。到醫院後,也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切勿隱瞞,以避免醫護人員遭受 SARS 感染。
 怎麼樣可以讓我減低被感染的機會呢?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增強免疫力的飲食、薰醋法等等也都有效嗎?
 目前常聽到的防疫辦法,不外乎「個人衛生」、「增強免疫力」、「居家消毒」這些層面,其主要內容如下: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擤鼻涕要用衛生紙遮掩,之後要洗手。
 2.經常洗手,少碰觸口鼻、少揉眼睛。
 3.室內保持空氣流通。
 4.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或疫區。
 5.飲食均衡、適量運動、休息。
 6.如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戴口罩、儘早就醫,並告知醫師發病前接觸史
 至於現在市面上廣泛流傳的「防 SARS 食療」方法,目前並沒有充足的證據顯示,這些方法對於預防SARS 病毒的感染,有效。甚至有些藥物若不當使用,還會使抵抗力減弱,造成危險。所以建議不經醫師指示,不擅自使用不明療效藥物。因為不當使用藥物,對 SARS 的預防或是治療,都沒有幫助。
SARS的日常預防之道?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尤其是勤洗手及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
保持環境衛生及空氣流通。
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看病最好找固定的醫師,避免非必要之轉診及探病。
均衡飲食、適量休息及運動。
適時正確使用口罩,以防感染。
量體溫有哪些該注意的事項,怎麼量才正確?耳溫、額溫、口溫、肛溫、腋溫哪一個才準確,發燒是用哪一個作定義的呢?
醫學上定義體溫高於38℃為不正常狀態(以肛溫作基準),其中又可以分為兩種,發燒(fever)跟體溫過高(hyperthermia)。發燒多因為身體正進行著發炎反應所造成,通常是因為感染,或者是免疫性疾病。而體溫過高則多半因為大量運動,或是穿太多厚重的衣服而導致熱量無法散發而形成的體溫上升。通常發燒的溫度不會超過 41 度。
發燒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一般來說是指,肛溫高於38.3 ℃、口溫高於37.9 ℃。在醫學上,我們以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高於38 ℃來判定病人發燒。然而,就算是正常人,也不會一天之中體溫都維持一樣,在清晨時候會最低,在傍晚的時候最高,身體各個部位也都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