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的風骨/陳寶坤

  • 2004-05-19
民進黨「勝選」後,據聞馬祖即將要成立民進黨地方黨部了,這也顯示原鄉的政治生態,開始邁入一個新的多元化的世代。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他認為這是他目前的一小步,卻是他未來的一大步,但對大部分鄉親的感覺,若她成立的宗旨和格局,和台灣的民進黨一樣,那將是個礙眼而不協調的地方———不但目前如此,未來亦如是。所以對主其事者來說,也要有過人的勇氣與膽識啊!
前兩天,台北有位陳姓好友打電話給我,並客氣地說要「請教」於我,於是我們就在手機裡聊了起來:他說從大選開始,便在努力地從事馬祖及在台鄉親的拉票活動,而且現在已「潦落去」了,問我對他這種決定的看法和批判。當時我頗感詫異,而且他說了一句自以為理直氣壯的話:「西瓜效應嘛!而且馬祖不也出現過新黨、親民黨?」噫!陳君此言差矣!所謂的「西瓜效應」對時下的一些政客來說,雖然是司空見慣的事,哪邊有好處,便往哪邊鑽;就像蒼蠅,哪邊有肉,就朝哪邊飛,好像「若不從俗而易節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屈原語)你是個專業人才,你的薪得,「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奈何「終日惶惶欲何之」,「潦」此溷濁於原鄉?你不要一味地師法陳師孟、段宜康之流;許信良、鄭麗文之輩殷鑑不遠啊!至於新黨、親民黨的出現,莫不是打著「中華民國」的招牌,簇擁在這面旗幟下的政黨,而且不論新黨或是親民黨的成立,無不在唾棄「李登輝式」的國民黨,黨內的卓見之士,早已看穿李登輝毀黨滅國的行徑,不得不分裂出走,以保護這塊招牌,其實國、親、新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那馬祖就不能有民進黨嗎?」他說。當然可以有,而且有了之後,更可以表現出馬祖政治生態的多元化,但有個大前提:馬祖的民進黨必須要成立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否則她在原鄉永遠是個礙眼而不協調的機構,因為原鄉人有他特有的風骨。
馬祖雖然只是個蕞爾小島,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卻有縱身大海的舒坦,雖然沒有「明媚的椰林映斜陽,卻有一片海藍藍」。曾拜「國、共內鬥」之賜,原鄉才成了名氣,政府也開始注重這塊蕞爾小島的政經教育的建設與發展,遂有了今天的局面,雖然也經歷了炮火的摧殘,但人們無不簇擁在這面旗幟下,為確保「台灣的存在」而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但我們也無恨無尤地走過了五十年,因為原鄉人的信念是:幸福的源頭活水,是來自這塊招牌下的汩汩泉湧,任誰也不能阻斷這股湧泉,但在政黨輪替後,一群平庸政客,以民粹的方式,挾「民主」之名,囂張上台,高唱「去中國化」才是政治正確,才是「真正愛台灣」,但是我們與大陸之隔是一衣帶水,你能要我們喊出「我不是中國人」嗎?不可以!原鄉人不需要「忠黨」,但絕對愛國;老店可以新開,但招牌不能被拆;我們不做數典忘祖的政客;更不做嗜肉的蒼蠅———這是原鄉人的風骨。
從320到四月初的這段時間,我每天都背著水壺到凱達格蘭大道上「上班」,看到來自原鄉各島和在台各地的鄉親,簇擁在一面特製的加長旗竿的大面國旗和「馬祖」招牌的旗幟下,嘶聲吶喊,在人聲鼎沸,萬紅揮舞的旗海中,只有我們所擎的國旗特大特紅,形成現場眾所注目的焦點,擠在周圍的人群頻嘆「難得!難得!」我看了十分感動,所謂「禮失求諸野」,那「道失看馬祖」了。所以,欣聞民進黨將在馬祖成立地方黨部之際,不禁呼籲:請在貴 黨部門口加掛一面中華民國的國旗吧!我們鄉親當祝賀以忱,否則在台灣的民進黨高喊某人「賣台」之際,我們怎麼放心你們不會「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