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的魔力––催眠/無言

  • 2004-05-21
很多人都認為催眠術是一種很神秘的力量,似乎只要聽催眠的施行者做同樣的指令,就可以達到被催眠的效果,就定義來說,想要被催眠無非是要相信催眠,不過催眠術卻不適合用在無意識的患者身上,另外只要是腦子受到嚴重創傷、損壞或腦細胞組織已經壞死、病變者,有這些症狀者,表示腦子神經傳導系統已經失去了連結、抑制、回憶、聯想、溝通的功能。
 對於催眠這項無色無味又無形的行為來看,很多人都會懷疑是催眠只是假象,不過催眠既不是魔術,也不是幻覺更沒有做假的必要,許多電影和電視總是會用到催眠的題材,通常意識強烈的人比較下不容易被催眠,從那些催眠家的行為來看,我似乎看出了一些定質,那些行為和指令總是要人先放鬆,施加語言的壓力讓人的身心都進入深層的睡眠狀態,催眠者總是一步一步的進行必要的指示,似乎從放鬆下讓人忘了思考的重要性,人的大腦只要是感到疲勞時,混沌就緊接而來,難怪心理學相關的書上都會寫說,人在睡前所思考的問題,假使沒有答案,睡眠結束後通常都可以得到某些靈感,換而言之科學家研究得到的是大腦的淺意識會將問題儲存,近而解決問題。
 很多醫學研究都指出,催眠可以治療人類心中最大的癮疾,很多心理疾病都是由「想法」而來的,會造成現代的社會病都是由不健康的想法所造成的,難怪古人就說過:「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不必要的擔憂都是由心所生,心理健康在惡劣的環境都無法影響,會影響到的是如何激勵自己如何擊敗心魔,催眠對我來說或許沒有多大的成效,我喜歡自省,跳脫「我」的角度去看周圍的事,催眠的定義不就是希望人可以不要過度壓抑,平常不會訴說的事在催眠的神奇下,說出了淺意識中的問題。
 有人說催眠可知前世和今生,在心理學上不就是一種變相的心靈慰藉,算命師、占卜師、靈媒…等,都是解釋成可以讓催眠者得到安全感的答案,太多的不確定會使人動搖,有了答案或許可以心安了些,這也是種信心療法,可以幫助人脫離不好的情緒。
 在「誘人犯罪」這部電影中,曾論及到催眠具有控制心智的能力,有人說催眠師具有再教育工作者的稱號,不可諱言的是,或許催眠具有讓人陷入無法自主行動的行為中,催眠師設計的夢境讓被催眠者在夢境中可以宣洩,從前想做而沒做到的事,假使不斷的需要如此的治療,無法使用大腦運用其功能,反而少了一種控制思想的能力,在日子中不停的否定自己,不就完全散失了催眠所具有的治療功用,很多時候催眠只是種助力,而不是思想完全的主力。
 我思故我在,然而我思在何處,何處有我思,思不念往,憶只需念,無憂自擾而困之,無事然而一身輕!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