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領導者,應該瞭解擁有人才,並不是等於擁有工作效率和前途,比擁有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恰當地使用人才,如何發揮人才的最高作用。「人盡其才」不僅是留才、招才的先決條件,更是人才進一步成長的重要途徑。
如果一個領導者不能以才用人、以德待人、以心服人,就會出現浪費人才、挫傷人才積極性的現象,最後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不管古今中外,在用人哲學方面,都強調論功行賞的重要性。如果部屬在業務與工作上創造非凡的佳績,而領導者卻視若無睹,有功不賞或吝於獎賞,抑或獎賞不當,勢必會使真正有功的下屬大失所望,於是便不再奮發努力,進而影響到整體的工作士氣和效率。因此,對下屬或下級的表現和功勞,一定要適時而明確地予以獎勵,這也是身為領導者應有的作為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大將吳起曾向魏武侯建議說,當魏武侯於祖廟設宴款待,對國家有功的文臣武將時,席位應該按功績大小,分列成前、中、後三排。建立「上等功績」的功臣,理當坐在前排,享受最上等的菜餚和使用最好的食具;「功績稍次」的臣子坐在中排,食具和菜餚相對也差些;而沒有功勞的人就坐在最後面,菜餚和食具當然也是最差的了.吳起又說,宴席之後,於廟門之外還要按功績大小,對有功官員的家屬,如父母、妻兒、兄弟等,進行賞賜與獎勵。這樣一來,不僅有功勞的人都受到了應有的恩寵獎賞;沒有功勞的人,無形中也會受到鞭策激勵;以此自我勉勵,以圖日後立功。
當然,這個歷史事例,在現代社會並不完全適用,但它的精神,無論在行政管理,還是企業經營上,仍然值得我們借鏡和思考。同時,對待下屬和下級所表現的「功績」,千萬不要視而不見,或是輕蔑地加以抹殺;哪怕即使是一次、兩次的忽略,日後都有可能對整個經營團隊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或傷害。
同為春秋時代,宋國君王帶兵外出作戰,在與敵人決勝負的前夕,這個君王為激勵士氣,大舉犒賞將士,但偏偏不小心把為他駕馬車的馬伕,給漏掉了。這件小事,一般人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多大關係,但這個馬伕心裡卻不是這麼想,他內心裡充滿不平衡的想法,以為君王嫌他功勞小,不值得賞賜。於是,第二天在戰場上與敵方廝殺之際,馬伕竟然把馬車連同君王,驅入敵人的陣營裡,馬伕跳下馬車前座,投向敵方。不用說,宋國因此吃了敗仗,那宋國君王更是一命嗚呼下場!
這個故事說明了領導者對下屬的功績,一定不可以忽視。至於,下屬的功勞大,有大的獎勵方法,功勞小有較小的鼓勵方式,這要因人而異,因功績而別了。此外,論功行賞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一個前提,就是獎罰分明。因為,如果不分功績大小、不分有功無功,一個人有了成績就整個集體來共同分享;不管有無貢獻,人人有份,那麼久而久之,有能力的人,就會感到獎賞不公平,做事變得消極;沒有能力的人,則覺得反正有自己一份,便開始混水摸魚。當可預見,這個行政機構或是企業團體的績效,必將逐漸渙散而沉淪:::.。
朋友:如果你正是一位領導階層人物,別忘了,對於有功的部屬一定要獎勵;對於濫竽充數的屬員一定要處罰。唯有如此,才能鼓勵有功,鞭策無功,深信這對身在職場中的領導者個人和團體都大有好處。
「論功行賞」的重要性!/吉淦
- 200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