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有時真的覺得過度的充塞,反而各個領域都會出現專門說出別人缺失的「專家」,或許專家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上有著非凡的研究,然而他們有法子發現自己的缺失嗎?答案其實不盡然吧!
很多人小時候都會被大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將來長大你想做什麼?」是啊!你到底想做什麼?答案常出現的都是專家的代表,我想做;科學家、藝術家、教育家、天文學家、音樂家…
似乎成為各個領域中的佼佼者,是每個人最大的期望,難怪友人會說一片磚瓦從天而降,被打中的那個一定是專家,因為專家太多了,然而專家好像只有辦法說出別人的缺點,卻無法指出自己的優點,這是為什麼?
有種職業最氾濫,就是「專家」,專家是成天可以說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那種氾濫非「專家」不可,更奇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專家說出來的東西總是有可能被另一位專家給推翻?難不成真理都是從專家口中經過演辯所得的結論嗎?
經過專家口中所說的真相,似乎都需要經過時間的推磨,看看是否還有人有法子出來推翻,說不定那些結論要成為世界公認的定律,才有可能永不變質,就像牛頓的力學法則,變與不變、是和非、遇和不遇都在一線間吧!
雖說如此,可以當成專家應該也不是件輕而易舉的糖衣,就如老師所授的課業,會隨著教科書的改版而有所變動,被指正後老師還是老師,通常專家在發表言論時總是一臉信誓旦旦的模樣,但是被對方攻擊過後,當初的信心早就瞬時瓦解,接下來再有其他突如其來的想法,用來彌補當時的露洞,就好像隨時爭取曝光的政治家,無怪乎有人會說只要看到新聞,畫面絕對是黑的。
每次只要有新事物的出沒,都會有一堆評論家開始了言語的攻防戰,例如:音樂好了,我曾懷疑那些專家是被操控的一種玩具,好與壞,不是一兩個人說的算,但是三人成虎,只要有三位不同的評論家同時讚賞一張專輯,或許音樂就因此有名,但是為什麼一片歌手卻又不勝枚舉,這又是為什麼?那一片熱潮不就是專家所賜予的,難怪謠言可以甚囂直上,這是有名製作人的背書,還是一般聽眾的盲目,盲目於專家說的話就是金字招牌,不過盲目是一時,那股熱潮或許掀起,但時間足以證明自己的喜好,喜歡音樂的人或許知道自己鍾情於何種曲目,好音樂會不停的傳承,再燦爛的花火永遠都無法和星星的亙久比擬,你說是嗎?
專家!專家!可以找出別人的缺失來省視自己固然是好,但迷失在專家的名譽中,不可自拔或許就連自己的缺失都無法看出,也許在批評對方,或是讚賞對方時,卻忘記自己是否有此缺失,或是不及對方的小小優點,被喻為專家的人通常都會有自得意滿的現象,膨脹自己最後也許看不清自己的腳指頭,自己的眼睛都無法觀之身體的變化,就連作家也是一樣,看到別人的情況,嘗試寫作的人,或許擁有了比喻為作家的人更具有敏銳的探查能力,所以被喻為作家的人應該都聽過,西方俗諺曾說:「權力,名聲,金錢會使人失去一切─包括自我。」
愛因斯坦一生中曾不認為自己是位專家,它只認為自己在向專家的目標前進,學如大海汪洋,望不盡也探不完,想成為專家就連對天才來說那還遠的很呢!
專家/浮雲悠悠
- 200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