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機關上班的公務員由於長年投入千篇一律的事務性工作,因此產生倦怠、煩燥、冷漠,甚至於麻木乃是普遍常有的現象。此一現象不只影響工作效率,也連帶影響民眾對公務員服務態度的觀感,更因此造成人民與政府之間的疏離與隔閡。此對於政府目前正大力推動的「行政革新」而言不可不謂是大阻礙。
針對以上這種現象,透過加強人力培訓,提振工作士氣,乃不失為一種解決此一問題的途徑。過去政府所主辦的公務員培訓,僅強調公務員專門知識或技術的養成,而對於公務員主體性的建立、氣度與胸襟的培塑、感情與理智的調適,以及真正自由無礙心靈的陶冶,似乎在整個訓練課程中未被刻意重視,以致公務員在實際公務處理中,常依恃「公事公辦」的機械式反應應對民眾,或以刻板僵化的處事態度來接洽民眾,最後政府官員留在民眾心目中的印象,總是板著那一副「晚娘」或「晚爹」面孔,令人畏懼不敢親近。
為一位國家公務員的培訓,僅擁有專門知識或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或技術或許能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卻不一定能使人體會「政府的小事,常是民眾的大事」,也不一定能以迅速確實的行政效率,熱忱負責的服務態度、合作無間的團隊精神參與公務,成為具有「人性」的公務員。機器永遠只是被利用的工具,它是消極且被動的;而人具有主體性,人才得以認識自身在社會中的位置,更能發揮生命中的潛力,去推動社會的發展,而達到人與社會共融和諧的依存關係。一個潛能充分發揮的人,其經驗是開放的,而非閉塞的;他較能清楚的覺知個體內部或外在環境的任何刺激,因此有良好的認知能力與感受力;他的行為自然、從容、有活力;他隨時有新的體驗、新的創造;他是主動的、積極的、給予的;他能主動地關懷,能自動察覺他人的需要所給予回應,不同於外界所加予而必須承擔的責任。
因此我們要加強公務員的人力培訓,提振工作士氣,應該透過人性課程的規劃,給予受訓者對於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與感受,幫助受訓者對於周遭屬於道德性質的事物有親切的感受,對於人的各種動機、期望和人的需要有所了解,如此才能與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係。尤其公務員的培訓方向及重點,應使受訓者知道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判斷及去體驗,從中發現人生的真理與價值。如果我們能以以上的理念及作法從事公務員的培訓,才可以培養出真正為民服務及充分發揮全方位功能的公務員。
綜觀上述,我們可以了解公務員的培訓不應只是在增進專業知識和技能,或使人因有適切的知識與技能,而免於公務處理的困難。更重要的培訓作為應在拓展公務員的胸襟,消除人為的偏見與束縛,培養公務主體性的主動積極,尤其應該透過人性課程的規劃,破除公務員刻板、機械性的被動心態,而以自我肯定及自發展的革新力量,投入於市政建設中,才能真正創造「廉潔」、「效能」、「便民」的現代政府,也才能使我們的國家邁向「行政現代化」的實際境地。
加強人力培訓,提振工作士氣/黃偉民
- 200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