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潛規則∼20年公務生涯之檢視 劉枝蓮

  • 2004-07-21
(續昨)項羽以拔山著世之雄,到頭來為什麼會身死東城為天下恥笑,探究其原因,就如韓信所言,敗在「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所謂「婦人之仁」是有所不忍;病根就是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了氣,病根就是臉皮不厚。眾所知,鴻門之宴,項羽徘徊不忍,讓劉邦逃走了,為婦人之仁,又如垓下之敗,果能渡過烏江,捲土重來,則天下尚不知鹿死誰手;而他卻偏「無面見人」、「有愧於心」,如此臉薄心善,那配爭天下?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討過飯,打過仗,從馬販做起,最後得了天下,對於人情世故的瞭解相當透徹。他總結18年派任官員說「:沒想到剛剛提拔任用時候,這些人既忠誠又堅持原則,可是讓他當官當久了,全都又奸又貪」。根據經驗,剛出入社會新鮮人臉皮薄,心子純,入世後飽嚐經染缸般的社會薰陶,釘子碰盡,世故備嚐,即由分而寸而丈厚起皮黑起心。探究原因,在「物競天擇」的唯物觀上,以有限資源配置下,唯有夠「黑」才能支配佔有,瘦人肥己。為官第六戒,棄「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其四,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眾所周知偈語,就是臉不夠厚,佛印和尚批個「放屁」不能笑臉相迎,而是心慌臉紅,氣憤不己。而孔明就不一樣,有人送他婦人衣飾,他忍得下奚落;老百姓嘲笑他:「死諸葛走生仲達」,他聽了不僅不生氣,反而笑著辯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如前所述:「施恩能不能得到回報,取決於受益者的良心;而加害者則可以單方面控制局面,因為加害者只需依賴對方恐懼」而「加害與人者」最快捷實惠辦就是嘴壞,口雖然至軟之物,卻能銷鎔至堅之實,其所依恃的是人性欺善怕惡、「敬鬼神而遠之」之故,為官第七戒:不棄臉厚,嘴壞。
其五,湘勇攻克武昌,取得與太平軍作戰頭一次大勝仗。按常理,曾國藩是大功臣。曾國藩的恩師穆彰阿不權沒有向他表示祝賀之意,卻送他「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八個字,此後『忍』字便成了曾國藩在官場中奉行不渝的遵守之道。除此之外,史上』忍』功一流的還有孔明,他可以在曹操手中忍耐著免去殺身之禍,在曹丕手下忍耐著獲得信任,在曹睿手下忍耐著得到最高權力,在曹爽手下還是忍耐著等待最佳爆發期。要知道做大事的人,哪有動輒生氣的道理?項羽若能忍耐一時,劉邦的破綻很多,隨時可以攻打進去,可是他卻憤然求去,把自己的性命江山,一齊毀了;此因「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字心頭一把刀,遇事不忍必煩惱,若忍得心頭氣,海闊天空看明朝。能忍,方能消災避禍,方能心平氣和,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尤其面臨危機時,更要牢牢把持『忍』字來化危機為轉機,除外,忍心要要忍口,只做不說,水到自然渠成。為官第八戒: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五)為官∼諂媚之術
諂媚雖不一定立即能得到「恩澤洋溢過渡」,起碼是圖謀進取者、邀恩求寵者、保官守祿者…的「敲門磚」諂媚之術在官僚制度環境下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和廣闊的表演舞台,「順阿之臣」、「佞幸之徒」其諂媚目的,即使不能得到「恩澤洋溢過渡」,但能基於揣摩上司意思,能得到說話行事之便宜,減少於上峰隔閡間隙,也是目的之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