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例如,漢文帝的寵臣鄧通,「無他技能,不能有所荐達,獨自謹身以媚上而已」。平時朝廷正常的休假日,鄧通也自願放棄,用來陪文帝,文帝有毒瘡鄧通常為漱吮瘡中的濃液,連文帝親生兒子也嫌其臭而「色難也」。如此獻媚,果然得其厚報;毫無才能的鄧通,「官至上大夫」,並得到文帝賞賜的銅山,允許自鑄錢,於是「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
諂媚者是利用人們喜歡被人讚揚的天性,以奉承吹捧為手段,通過種種溢美之詞,滿足諂媚對象的虛榮心,從而達到討好巴結的目的,諂媚的手段不能不帶有一定的欺騙的色彩。而無恥的諂媚,在表面上常常裝扮出一副堂而皇之的模樣,彷彿是一種出自真實感情和忠誠義氣的言語舉動。諂媚雖不一定能立即獵取實際功名利祿,起碼是圖謀進取者、邀恩求寵者、保官守祿者…的「敲門磚」。我們要強調的是,揣摩上司的意圖而說話行事,或恰當的時候露露兩把刷子也是諂媚方式之一。為官第九式:習得諂媚之術,萬無一失。
(六)為官∼韜晦之術
表面上的平庸無能,一旦成功地青雲直上時,
「庸人」的假象很快就會被「強人」的本色所替代。
韜晦的字義:是隱藏、偽裝的意思,而所謂「韜晦之術」就是通過各種欺騙的手法,表面上收斂鋒芒,隱藏志向,其目的是解除競爭者的威脅,俟機達到目的。在人事傾軋中,欲取得一席之地,其對自己的真實面貌和目的常常需加以一定的掩飾,在職業競場上,劍拔弩張,鋒芒畢露者總是容易招忌,引起競爭者不安與威脅從而樹敵招怨,讓小人有機可乘,壯志難酬。而那些表面上庸庸碌碌,胸無大志的人,則可利用其特點解除競爭者的防範,輕視和忽略,反而更容易達到目的,於是,韜晦之術之一,就是不示人以大志。
其次,「選賢舉能」是用人的理想主義標準,在政治實踐中權力名位並不是僅僅依靠才能就可以獲得的,而在多半的情況下,才能不過只是權勢的影子,權勢越大,也就自認為才能越高。君主永遠是聖明偉大,上司永遠是正確高明的,這就是政治現實的必然邏輯。如果臣僚和下屬的才能超越了君主和上司而不加以掩飾,其結果往往是不妙的。三國曹操平漢中,攻守兩難,傳令「雞肋」,眾將莫曉其意。唯楊修曰:「夫雞肋,會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兮歸計決矣」。即使楊能如此預先洞悉曹操的權謀計畫,才華如是出眾,可惜鋒芒畢露,三番兩次使上司相形見絀,最後不得善終。韜晦之術之二,功不震主,才不示人。
復又嫉妒,多數是弱者針對強者產生的心理狀態,也就對方的才能、權勢、財富、地位、機遇等某些方面超過自己時,才會引起嫉妒,所以為了避免嫉妒,韜晦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示弱」,即在表面上有意識的表現平庸無能,與人無爭,似乎不會對人形成真正有效威脅,這樣就減少了仕途競爭中的阻力,容易被對立的各方所共同接受。然而,一旦成功地避免了同僚的嫉妒而青雲直上時,「庸人」的假象很快就會被「強人」的本色所替代,為官第十式:不棄韜晦之術。
參、也談六字真言
李宗吾在厚黑傳習錄將「求官」、「做官」分列六字真言。距今近百年仍覺汪洋恣肆,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今我為寫官場「潛規則」重讀「厚黑學」開始留意那些運行的規則,發現它也確實抓住了現今官場文化要害,可惜沒有點透,本文試著把這要害揪到亮處,追究分析:
(一) 作官六字真言:「空、恭、繃、兇、聾、弄」。
空→「空」即空洞的意思,辦理公事,簽呈公文,明為依法辦,實為適法而為。要懂得見風使舵,因勢利導,表面上雷厲風行,其實仰望上意暗藏玄機,有功,可俟機掠取,有過,能推之。
恭→「恭」就是卑躬折節,脅肩諂笑之意,「逢人點頭又哈腰,長官指示要稱道」的官崽嘴臉便是。
繃→恭的反面,即是馭下,要深藏不露,秘不可測的官樣,使人生畏近而仰望崇拜之意,另外,我們要提醒的是大官要怕小兵,並非撈取好處,只怕他們禍害自己,所以要慎選心腹免受其累。
兇→即兇狠之謂,表面上大喊鐵肩擔道義,私底下,為達自己的目的,殺人如草不聞聲。
聾→亦即「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臉」厚之意。對輿論的攻擊,民意的指摘,都當作春風吹驢耳。
弄→古稱「弄錢」,時今應該是「弄」權、勢。媚於權
力誘惑。有權、則「名」、「利」追隨之。
(二) 求官六字真言:「空、貢、沖、捧、恐、送」
我們先強調的是「貢」字貫穿其他五字,統攝「求官」全銜,而「沖、捧、恣、送」是求官四種方法。
空→「空」即空出時間。○1侍君側、○2要耐磨、逢迎不可失於奇,失於正。
貢→「鑽」字,有孔必鑽,無孔也要鑽出孔,有「關係」靠「關係」沒有「關係」要拉「關係」,而這些「關係」當然需要「人力」、「物力」、「才力」以及「口頭表現能力」。
沖→即「吹牛」之意,吹與層峰關係,吹自己本事,吹自己官位(組員變專員,科員變主任),反正一時無法查證,印證時,以「臉厚」對之。
捧→拍馬屁,以「下」事「上」手段,通過奉承吹捧溢美之詞,滿足諂媚對象虛榮心,從而達到對好巴結的目的。
其所謂「主所言皆日善,主所為皆日可」。
恐→即恐嚇,揪住人家小辮子,尋著要害輕輕點他一下,使人心虛膽怯,願意把官送上,最要緊的是用「恐」字的時候要有「分寸」真所謂「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只有求官的人細心體會。
送→送禮。「送禮」看似容易,送起來頗玩味,舉凡人、事、物、時、地都要得宜,大送者,亦分為兩類:一、操控人事權者。二、其人雖未操用捨之權,但卻能與我助力之人。
綜上,本文要強調的是:○1對這「六字真言」、不可孤立來看,要能隱藏其後,要能度於時勢、融合貫通,才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2要發揮自己的特長。長於捧者,不妨一捧到底,長於送者可大送特送。如果你僅有以上某一方面天賦,請不要氣餒,可以累資取貴;如果你有此多方面天賦的人,請不要虛擲年華,愧對上天垂青之恩,要記住非常之人才能成就非常之業。很不幸的是,你與筆者一樣不知其所長、揚其所長,只好勤讀書,撈口飯吃。
總之,宗吾先生「求官」、「做官」六字真言,因為時代侷限,無法對形成機制進行探究,其精義還需我們進一步琢磨印澄,比如求官六要決,運用時要學會辦證法,不能照本宣科,食而不化,其次如沖、捧、送之類,要知道被拍馬屁者之性情好尚………。所以這十二條要訣都要精心辨析,方能轉借。(完)
官場潛規則∼20年公務生涯之檢視/劉枝蓮
- 200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