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唯一的窩,房內一股令人窒息的沉寂,思緒讓我清楚的了解———失去母親的事實。在所有的人生變故中,這是最最沉重的;我理性的知道———在我身體裡的一部份已經消失,而且再也無法恢復了,生命中沒有任何情境 讓我有如此的感受,即使是當年在極短的時間裡我喪夫又失子之椎心之痛。
再過幾天就是母親逝世「百日」的日子,今日,思潮翻湧,情緒久久不靜,利用放學回家前短暫空檔,我獨自沿著川堂口走廊,繞行寂靜的校園,仰望天空一輪明月,偶有幾隻落單的燕子飛過,口中灑下幾聲悲鳴,頓時心中不禁倍增對母親的思念,此刻淚水再度淹沒了我……,這種刻骨銘心的傷痛———從震驚到否認、從痛苦到醒悟、從打擊到重生,我深刻的體認;悲傷、痛苦終要靠自己去終結,別人可以走出悲傷,我也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而我是這麼的從悲痛中走過,我願分享這樣的一種過程:
一、 哭泣:
母親的過世,讓我變得比平常易於哭泣,眼淚似乎變成我對母親愛的唯一表示,自在的哭泣,它紓解了我的悲痛,讓我感到鎮定,也因此,當我面對家人流淚時更能坦然接受,我體會到:哭泣不表示軟弱或對生命感到失望,相反的,哭泣是健康的表達和真情的流露,而眼淚的力量是從悲痛的經歷中學習到的,表示我開始要從悲痛中復原了。
二、 傾訴:
不要認為沒有人了解你的悲痛和孤單,自己要主動的尋求幫助,把你的悲痛告訴了解你痛苦的人,去對他說:「悲痛讓你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你需要他的陪伴和關懷,此時此刻你比任何時候都還要他」,千萬不要強裝平靜與勇敢,因為平靜與勇敢不見得比感受痛苦來得更好,傾訴心情是宣洩情感的一種減壓方法。
三、 信仰:
在母親過世的這些日子裡,我三番兩次的希望能藉由宗教信仰,尋覓有關母親的任何消息,然而至今均徒勞無功,我了解到:「信仰」祂無法使我免遭悲痛;亦無法尋回我失去的母親;更無法提供一個讓我走出悲傷的捷徑,而哀傷依然填滿了我心,創痛也佔據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人變得健忘、恍惚和呆滯,今夜,我從脫序的生活中醒來,我應善用宗教的信仰:深刻體認———死亡是瞬間的,生命是永恆的,在生命的長河裡,「變」是唯一的不變,生命是循環沒有盡頭的,死亡只是另一起點的開始,我接受了這樣的一種變,也接受母親逝世的事實,更安頓了我這漂泊的心靈。
四、 重生:
走出悲痛是我對母親愛的回報,我知道,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克服悲痛,而時間也不會立即治癒悲痛,唯有從悲痛中找到出口,才能重生,我是這麼做的:
(一) 允許自己悲傷,並適度的發洩情緒。
(二) 寫信給親友們,感謝他們的關懷和照顧,並告知———我會照顧自己,很快就會復原的,請他們放心。
(三) 重新佈置和整理環境,不讓自己一直沉浸在悲痛的氛圍中。
(四) 過正常的生活和作息———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
(五) 改頭換面、整修儀容,讓自己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六) 出外旅遊———換個環境、換個心情、換一種生活,是幫助自己走出悲痛的另一種方式。
百日思索,走過悲痛,對我而言,我視生病為身體的一部份,我亦視悲痛為生活的一部份,除了訓練自己勇敢的承受悲痛和壓力外,更挑戰自己的心靈在悲痛中平和度過而不被摧毀,重新擁有正常的生活。浴火重生後,感到驚訝的是:經歷悲痛後的我,生命更加堅強和自信;經歷重生後的我,生命更臻完善和圓熟。
謹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母親以及正在承受悲痛的朋友。
百日思索/張月仙
- 200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