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亙久的遙遠,在光陰中流轉,傳了又傳、轉了又轉,唯一不令人忘記的曾經,曾經的那段驚濤駭浪,至今還令人久久傳唱,唱進歷史,唱進古今,唱進他人的心坎裡。
大家都忘了不只有生命會老,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也會老,他的歲數我無法細數,應該比鐵板的那棵大榕樹還要老吧!應該比芹壁的屋簷還要老吧!但地老身上的味道,應該還有歷史的芬多精吧!
久了!壞了!荒涼了!「地老」被人遺忘了!遺忘在昔日,遺忘在心中。
這片土地開始了悲歌!懷疑著他人的不受重視,懷疑著老屋的重建,蓋起來了!建出來了!為何少了閩東的風味!為何如此的參差不齊!是誰該負責?是誰該重視?為何復育的責任只在芹壁,牛角算什麼?「地老」算什麼?「歷史」算什麼!
從古細數!牛角的風光不下其他地方,有那麼好的從前!有那麼悲歌感慨!為何沒有完整的風味!看著雜七雜八的磁磚!顏色各異!有種無奈的氣息!我腦中響起了一種聲響:「畫虎不成,反類犬」。
公視大戲,在芹壁開拍!多麼的令人雀耀。我不免得開始思索,當初國共抗戰為何會選在牛角這鳥不生蛋的處所!當初的情治單位等等都在這!這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牛角地靈人傑、具有良好的戰備位置,地點絕對是最精華的!要不當初怎麼可能會看上那個地方!但是過了半個世紀!看看現在!跟台灣那沒有風格的建築有何差異!我們秉持的閩東建築呢!到哪去了!我們輝煌的從前哪去了!我們所吟唱的從前哪去了!繼承民族文化,從何來?
先人留下的,隨著時間的洪流少說都會有些毀損,破了個洞的屋頂,放不走幼時的笑靨,壞了個把手的木門,撕不走往日的韶光,馬祖傳統、鄉下,但我們依然留著淳樸與自然,濃烈的情感迴盪在空氣中,溢不走也化不開,馬祖秉持著最傳統的儒家孝道,我所知道的「不忘本」、「地老」化零了沒?
為何前人所留下的美好需消隕在這一代的手裡,戰爭離我們越來遠了!從前也是,慎終追遠,民得歸後已,這句話好遠好遠!假使我們不在重視前人遺留的文化資產,或許下一代的小孩子就不會知道那份歷史,那份屬於馬祖屬於牛角的歷史,「忘本」、「遺老」、「不屑」將會一一浮現,這或許就是思想的浩劫,愛我們的家就必須愛這片土地,愛這片「地老」。
我發覺真正懂「地老」都會覺得自己的家最美,並不會特別崇善台灣好!或是其他的地方特別,或許就是一份認同感,在馬港的會以那個地方為傲,在鐵板的會以那的軍事重地、北海坑道為榮,然而牛角的孩兒是否該以我們的歷史文化為榮呢!在台灣,您!說起自己是馬祖人還會得到特別的目光呢!大家都以馬祖為瞻首,馬祖環境仰賴天,有歷史的足跡卻又不如金門那般嚴肅,還有哪邊不值得人讚嘆的呢!現在的莘莘學子很多都被物質所迷惑了!或許在無心人的眼中,再有價值的寶石都是顆破石頭!珍惜眼前的「地老」!或許比逝去後再來哀嘆還要來的實際多了!
地老/張惠雲
- 200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