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出身的林德政,部隊生涯長達三十多年,最後官拜中華民國陸軍少將。提前退伍之後,林德政於一九九七年八月與家人移民洛杉磯,開始他真正的「民間生活」,並積極投身華人社團事務,身體力行,樂此不疲。
提前退伍 官拜少將
林德政一九四五年出生在浙江溫州,一九四九年隨家人移居台灣。一九六五年,林德政高中畢業之後保送至政治作戰學校就讀,畢業後他直接加入陸軍,並先後在步兵、工兵、砲兵、野戰等部隊服役,從基層成長為各個階層的政戰主任。一九七四年,林德政出任總政戰部主任王昇上將的秘書,此後他又回到部隊再次歷練,並從旅級、師級、軍級,一直晉昇到憲兵指揮部任上校主任。
一九八七年林德政被指派到馬祖(福建省連江縣)擔任最後一任軍派縣長。他在任期間上百次的乘船訪問離島居民,為改善當地民生貢獻良多,並在離任時獲得榮譽縣民證書。一九九二年,林德政調回陸軍軍官學校任政戰部主任,為中華民國培養了不少軍事人才,如今他的學生中有人已經晉升為將軍。此後,林德政被調往海岸巡防司令部與軍管區司令部擔任副主任,並晉升為少將軍銜,一直到一九九七年七月退休。
看似多年的軍旅生涯,與林德政在洛杉磯的社團活動沒有多少關聯。不過林德政指出,從軍隊與學校學會的做事方式,能成功的用於社團的組織結構與管理。軍人的責任感,事必躬親的態度,使他總是對社團活動充滿熱忱,並認真負責的對待每一件事。
移居洛城 投身社團活動
作為最年輕的陸軍退役將領,林德政搬到洛杉磯之後可是沒有閒著。他加入了父親林成章任創會會長的加州溫州同鄉會,開始積極投身社團活動。林德政笑言,那時候剛到美國,還想著重回學校再拿一個學位。可惜英文水準不夠,於是就把時間放在了社團工作與社區服務上。
加州溫州同鄉會創立於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在南加州地區會員多達三百五十人。林德政擔任副會長之後,曾組織主要負責人參與「祖國統一反對台獨」的座談會、演講會、並募集專款救濟溫州水災和台灣震災。目前林德政仍然擔任該會的理事長職務,並積極籌辦每年的春節聯誼會。
林德政還曾是洛杉磯華人聯誼會的第四、第五屆副會長。成立於一九九八年五月的洛杉磯華人聯誼會,在短短的五年多時間裡,從開始的幾個會員,發展到擁有一百多人。這些會員來自兩岸三地,他們當中有將軍、教授、作家、畫家、醫生、音樂家、企業家、商人等等。該會每週三中午的聚會,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社團活動,而且五年來從未間斷過。
林德政於二○○三年十一月,當選為洛杉磯華人聯誼會會長,並以穩健的工作態度與服務社團的積極性,獲得了該會會員的廣泛好評。林德政指出,華人聯誼會的傳統精神和特色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愛、美、笑」。有了愛,便可包容一切,就會有和諧圓滿之美,生活中就會充滿歌聲、笑聲,這三個字便是聯誼會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
家庭影響潛移默化
談到獻身社區,林德政表示受家庭的潛移默化。林德政的父親林成章,一九五九年,調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任專門委員,任職十幾年直至退休。一九九一年,林成章陪同孫子女從台灣移居加州,並先擔任了陽明學會秘書長和美華團結自強協會秘書長兩職,兩年後又受聘為全美蘇浙同鄉總會名譽顧問。一九九五年與居住在加州的溫州僑胞發起籌組溫州同鄉會,林成章應邀積極參與籌備工作,並被選為首屆會長。
林德政的長兄林德憲生長在溫州,一九八一年才移民來美與分離三十二年的家人團聚。隨後他在紐約創立了美國浙江總會並擔任主席,在為同鄉服務、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促進中美友好關係方面,作出了不少貢獻。林德憲還擔任浙江省與溫州市的海外政協委員,並曾應邀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促進中國老社區建設」會議,與包括老將軍、老部長、老專家及現職高級幹部在內的三百多位各界人士一起,共商中國的「扶貧工程」大計。
林德政笑稱,在他的大家族中,兩岸成員早已經實現統一,並各自為僑社的事務奔波,為兩岸早日實現統一而努力。林德政目前還是洛杉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副秘書長,作為這個世界性大會的成員、他每年都會參加在舊金山、休斯頓等地的年會。林德政堅定反對台獨,並認為只有三民主義的理念才能使中國統一。
林德政的女兒在美國取得建築設計學位之後,目前正在台灣研究所繼續深造。林德政的兒子目前在南加州大學學習電機專業。對於他們的未來,林德政表示應該讓子女放手去學、去幹,至於將來他們是否投身社區,完全由他們自己決定。
對於從將軍變成僑團領袖的轉變,林德政表示過去的軍旅生涯他問心無愧,而對於名利也是懷著淡泊之心。不管是從軍衛國還是服務僑胞,都是他個人生涯每個階段的成功規劃。他管理過地方政務,也有行政經驗。在民間、軍種都是邊學習邊施政,並累積不少心得。林德政認為自己雖然退役,可是年富力強為社區做事還是充滿幹勁。
不遺餘力 輔導下一代
在僑團社區服務了這麼多年,林德政指出,美國的華人社團大大小小一大堆,可是涉及的圈子都很小。不少僑團的成員年齡結構都偏大,而且老人們聚在一起,總是為取得各自的社團頭銜而爭論。林德政認為,成功的僑團應該朝著幹部年輕化的方向發展,多吸收中生代的會員,並為社團建立制度化管理,形成良好的接班程序。
林德政也承認在美長大的新一代華裔,對社區僑團的事務沒有多少興趣。畢竟成長的天地不同,與華人社交圈也有隔閡,因此林德政提出輔導青年人,並不遺餘力的給予協助與鼓勵。就像他在陸軍軍官學校帶領學生一樣,林德政認為青年人才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僑社要向前發展,需要青年人敢做敢為的衝擊力,社團的創辦也依賴眾人的扶持與健全的制度。
比較早年軍隊經歷與洛杉磯的僑團管理經驗,林德政認為那時在軍中有幕僚群,而且層層節制的體系,使得他只要提出成熟的構想,就能通過政策,很快分配落實工作。而現在南加州的大部份僑團,真正在工作的就那幾個會長,其他人都在觀望與等待出頭。而熱心的老人們又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社團發展緩慢。
社團要持續發展,就需要有效率的領導班子與工作團隊,吸引有熱心、有時間的會員加入,僑團才能充滿活力。林德政希望通過舉辦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並從中發現與挖掘年輕幹部,這樣才有利於組織的壯大。
另外社團經費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充沛的財力才能舉辦大型的活動,並吸引更多社會人士的加入。(本文摘自美國世界日報)
從陸軍少將到僑社領袖––前連江縣長林德政/尚開智
- 200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