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關心,但絕不干涉/陳寶明

  • 2004-10-21
最近親友、老同學及同事們見面總是問一句話,貴千金聯考成績不錯吧!就讀那一所大學啊?當我誠實地告知他們答案後,幾乎每一位朋友都為我女兒選擇的學系深深地感到可惜,只因為她聯考分數比所選的學系分數高太多,因此,似乎值得再商榷;是的,她的分數是足以選上台大一類組任何一個學系,可是為什麼要選讀中國語文學系呢?難道你都沒有提供一些資訊給你的女兒作參考?真是浪費了應有的優先選擇權…,大部份的質疑者,經過我平實冷靜的分析後,朋友們大多也轉而認同我的看法,「愛是關心,但絕不干涉」。
 女兒從小就乖巧沉著,平日成績總在全校同年級中前幾名,這也使我對她的功課十分放心,她從不參加校外補習,但她一定會把老師交代的功課複習好;三年前,她以平常心參加高中學測考試,直到成績寄到家中,我才知道她考了兩百八十多分,可是她並沒有表現出滿心的喜悅。
 直到申請資料送件截止前兩天的晚上,我問她,申請什麼學校啊。她回答:「景美女中。」我說應該可以試著申請「北一女中」吧!她回答:「可是我的好同學也都要申請景美女中呢。」我說,景美女中不錯,可是爸爸上班不順路,無法每天送你上學,如果妳真願意每天辛苦走路再等公車上學,爸爸也沒有意見;但是,如果妳申請北一女中,從我們家附近的捷運起站坐到台大醫院,再走五分鐘就可以到學校,省時又方便,經過短暫的溝通與思考,她同意並接受了我的看法。
 次日,我到她的學校將已經填寫好並繳交的申請表作了志願更動,兩週後,接獲北一女中通知,她通過了第一關資料審查,另外告知擇期再舉行學科測驗乙次,且以兩次成績相加後,除以二做為入學的成績審查表準,最後幸運地,她擠進了大台北地區大部分女學生心目中的名校,雖然她被分在傳統的資優班級,我知道一年級上學期她仍然過得不是很快樂,因為國中的好同學都沒有和她在一起,功課自然也提不起勁。
 台北明星高中的學生,下午放學後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就去補習班溫書複習,女兒依舊如同國中時期放學就回家,看完一小時的卡通節目後,複習功課,高二下學期時,我半強迫式地請她在週六早上去補習班補數學兩小時(平常週六、日早上她都睡到十點多),兩個月過去後又不去補習班了,還好她的功課都可以應付自如,我買給她的參考書,她幾乎都沒有打開看過(學期結束整理房間時,發現每一科參考書都是全新的,讓我覺得浪費金錢,但又不方便對她說什麼責備的話語),作父母的買參考書給孩子,好像只是盡道義與良心責任罷了。
 該校每學期都舉辦學生家長座談會,學生家長與會率都達到九成五以上,每一位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將來發展與大學學系選填,經過多次溝通,女兒對中國文學系有強烈的學習與企盼,她也曾經在學校文學競賽中獲得了好名次,更增加她的興致與自信。
 大學學測她獲得六十多分,對該校學生而言「成績尚可」;大學聯考成績各科都在頂標,其中國文科更高達九十多分,我尊重她的選擇,因為孩子們的將來掌握在她們自己的手中,我只能從旁提供更多元的大學課程資訊,希望她能雙主修或另選一輔系,多加充實自己,和孩子們保持良好的互動,其實,今年暑假她是最充實、也最快樂;開學至今將近一個月,我只細觀察她的行為舉止,發現她真的是在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馬祖人」旅台的第二代,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北一女中、台大中文學系,家長除了肯定、鼓勵與支持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訴子女堅持到底,畢竟,這只是人生學習的「過程」而已,就像是我告訴母親說:嬿朱考上台灣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母親的回答:考上就好,有學校讀就好,不要給小孩壓力。這種「真愛」,表現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懷、呵護與期許,也充分展現了不求回報的長者之愛。
 時下許多父母親,一再要求孩子們的興趣、價值觀要與他們的看法相同,其實,時代在變,誰也無法完全掌握知識快速流動的未來社會,自發性地依孩子們的興趣去學習,或許成效會更大,作父母的了解子女性向很重要,況且「行行出狀元」的時代早就已經呈現在眼前,平日多分一些心思關心孩子,千萬不要以過去的經驗處處干涉孩子,那麼孩子的發展空間必然是無限寬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