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溜走的魚
有這樣一個故事:熊很愛到淺沼中捉魚。每捉到一條,就迅速地挾在兩腿之間,再努力繼續捉第二條。這樣從晨至暮,魚全部溜走了,祇有手裡的一條魚肯定才是牠的。
人生,失去的與沒有得到的並不足惜,最重要的是如何珍惜我們身邊所擁有的。朋友們,且珍惜手上的一條「魚」吧,否則,牠也會在轉眼之間流失的。
二、「他們」
通常,一些把持不穩、缺乏原則的人,常常會把自己的過失歸之於環境或朋友。而每當他們失敗甚或走投無路時,第一句話總是—都是他們害我的。
這個「他們」不知害慘了多少人;這個「他們」也不知阻礙了多少社會該有的正常進步。
事實上,這個「他們」就是自己的影子,而「影子」就是我們自己。
在批評別人之前,請先看看或先想想自己,說不定,自己就是一個錯誤。
三、穿針引線
線是軟的,布也是軟的;在軟對軟中,線肯定無法拉過布料,高明的祖先們想出了在針末穿孔,並引線其中,由軟進硬再經軟。
人,因善於利用萬事與萬物,也善於在軟硬、冷熱、深軟的無窮變化中,求得恰當的搭配而增進了人生的福祉。
從穿針引線的道理聯想,我們在每天人與人的相處,講友愛、合作……體會其中變化的玄機理,定能使工作愉快、圓滿。
四、快樂
下班在路途中,因天色已晚,朦朧的視線裡看到三位老人,捲著褲管,彎著腰在稻田中,手中不停的在翻轉泥土,他們靈活的手,似乎看不出年已老邁。
三人悠然閒適、怡然自得。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獲得金錢、名譽、地位、權勢……是件無上的樂事與榮譽,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無名、無地位的人,才能體會的快樂。
一般人都以飢寒為憂,卻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人,擔憂的程度更甚!
五、誰來關心他?
我們都需要別人的關心,但是,那關心總得有個來源。
如果您真的得到了別人的關心,那關心必定來自一個懷有「誰來關心他?」的心態的人,而不是來自於一個懷有「誰來關心我?」的心態的人。
可見,只有「誰來關心他?」的這種心態,才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溫暖。「誰來關心我?」的心態,一定會為這個世界製造出「寒冷」。
現在,道理已經很清楚了。只有在人人都懷有「誰來關心他?」這種心態的社會裡,您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關心,不然的話,您什麼也得不到。
六、師
人世間的耳聞目睹事,都可以成為我師,只要有心「活到老、學到老」,萬象皆可以為師。
「聖人無常師」,其實無論任何事,只要有心努力學習,不一定要有特定的老師。
學習也不一定要坐在桌子旁,日常中的生活都是學問,把身邊的事物當做一門學問,並細膩地加以吸收,應是現代人必須有的態度。
天下事其來皆有自,探討發生的原因,並尋求其造成的後果,或者是工作崗位上必須探討的根源,這種努力比書桌上的刻板學習,效果肯定更佳。所以,活到老、也學到老,人無常師,天下萬般皆可以為師。
七、五德
真的,天下事怎麼說?「醜」竟是石頭的「美」,另外,再加上其他的「陋、透、瘦、秀」等,共合成了「石之五德」,亦即評判石頭的五個標準。
也由此可知,凡事因時、因地、因物、因情而制宜,很難驟下定論。
說到這裡,我們日常面對一塊塊原本生冷的石頭,令人恍然悟道—「世界上沒有不美麗的事物,只有不美麗的眼睛,和不聽使喚的雙手!」
八、孤獨與愛
什麼是「孤獨」?
是一位登山者,踽踽獨行在山群中?
是一位詩人獨自酌酒而高歌?
是一位撥弦彈琴者而無人聆賞?
要如何彌補「孤獨」的深深鴻溝呢?
我相信,我肯定地說:「只有愛。」
九、最要命的痛
作家羅曼羅蘭堅定而自信地說:「疾病往往有益,一邊折磨肉體,一邊解放心靈;在日夜不能動彈時,思想汨汨地出現了。」
但是,有一種病硬是害不得,這種病叫|「懶散」。
只要它一孳生,這時,種種託詞緊跟而至,也總是有無限多的藉口搪塞、推諉。
長期下來,生活肯定欠缺充實,心靈空虛,行屍走肉的軀殼,自是無法擺脫苦悶的進侵與逼襲了。
十、請畫一個美麗的圓
才智,不是絕對可靠的東西。
才智唯有在我們一生的勤苦、努力、奮鬥、勞碌中,才能顯出其真正的美。
而財富也不是可靠的,財富在時間無情的考驗下,往往顯得毫無價值。
人生,最可靠的也唯有緊緊地把握住青春,並立定了意志,不可空白了少年頭,到老年、力衰時,絕對會有無限的悔恨和嗟嘆。
十一、忙
日常,我們見到好朋友、同事、親戚時,所問的總是:「最近好嗎?」
不管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的,我們都很少去探究,忙些什麼?忙得過來?還是忙不過來?
我們要忙得有代價,忙得有意義。
因為一分「未雨綢繆」的忙,就可以省掉九分「亡羊補牢」式的窮忙了。
朋友們,您、妳說是嗎?
十二、勞碌就是幸福
在一支很古老的鑰匙上,刻有一句箴言:「倘若我停著不動,我就生鏽、報廢。」
真是千真萬確。
是的,在人生真、善、美的旅途上,我們不論任何事情的大小,也不論是做什麼事,總要盡全力去做。
因為努力、勤奮地工作,它肯定會帶給我們人類,具有充分的人格基本要素,對於平日應該做的事情,它肯定會使我們達到成功完美與瑰麗的理想境地。
因為努力、勤奮、勞碌地工作,就是成功的秘訣。
所以,勞碌就是幸福。
精短小品文/林俊德
- 200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