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離不開我的生活領域,如今,我更相信,唯有書中世界的點點滴滴,方能安定我煩雜的生活與躍動的心靈。
從沒有人告訴過我,除了在正當的課堂外,要多接觸課外書籍,然而,在當時幼小的心靈裡,隱然就傳出一股求知的慾望,像不可止息的脈動一樣,推動著我伸出觸角向書中世界多方探巡。我說不來這種存在心中深處的聲音到底是什麼來著,或許是人類與生俱來在黑暗中向四方摸索的本能吧!在無助中,也唯有仰賴書中浩瀚世界的訊息,方能讓我感到安定,讓我停息於徬徨的人生路程中。
在廣閱群書的過程中,我曾經為書中的人物哭過、笑過,甚至為整個書中的人物架構及時代背景而深深震撼,迴腸盪氣不己,尤其當書中人物的遭遇就彷彿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導致了心情起伏,甚而顫慄。自始至終一齣悲劇的產生,一個事件的起落,一個人物的死亡,卻能讓我莫名的驚恐,就像一頭受驚的小獸一般在籠中衝撞。有時,書中人物的描寫,血淚縱橫中就好像寫進了自己的心坎,那麼真、那麼誠,實實在在地擊中了我,使我覺得在剎那間變渺小了。有時,也能暢懷於書海乾坤,或是靜臥於書中那自在柔和的草原上,在瞬間過濾混濁的心靈,而停落在無波浪的水面上。
記憶所及,在不識字以前就喜歡看書,翻閱的範圍包括連環圖畫,有注音的文章。小學時代,只要是隨手可得的書籍沒有不好奇索閱的。然而,那些書卻不能滿足我的慾望,朋友中,所能接觸到的全是一些漫畫書籍與童話故事。在小學四年級時,我得到一本「西遊記」,裡頭半文言的完句與精彩的情節吸引住我小小的心靈,也不知道當時對艱深的語彙能了解到什麼程度。然而,我卻迅速讀完了,這算是我在中國文學殿堂裡,首度踏出了小小的一步,日後,我在讀書之餘,再也不能離開中國文學裡美麗迷人的世界。
進入國中後,我便和熱愛的書籍脫離關係,不再像小學時代一樣悠然自在,對於讀書生涯,可說是一段全然的空白,或許這可說是介於兩段成長交錯時期間的過渡階段吧!對於舊有的故事不再能吸引我,而屬於西方或當代的文學作品又不能推動我主張去接觸,於是,我便和書籍脫離了三年。
高中時代是我讀書的全盛時期,我愛極了書籍給我的那種平和安定的力量,那種讓我奔馳的空間。或許是為了補償國中三年失去的時光,我開始大量吸收當代的文學作品,繼而把觸角伸向外國的作家。對於西方與舊俄作品,我不知該怎樣稱頌他們,總覺得他們的語言,他們的取材更接近生命的本質,更能描繪出人生的境遇,更真更實地寫出了一代與一代的承續,更清晰明瞭地寫出了人性的衝突,也在字行之間,寫出了人性的愛與關懷。
高中三年裡,一些零用錢省吃儉用莫不是為了買書,由於鄉下地區缺乏一流的圖書館,等我學會利用圖書館的藏書時,那已是進大學後的事了。很多喜歡的書在小鎮買不到,只能在心中默念冥想,祈望有一天能得到,那種心情就好像一個崇拜明星的小女孩,心中夢想渴望,直到有一天見到夢中的明星時,才如釋重擔一般。高中時代,讓我迷戀的書,都還停留在說情方面,記憶中最深刻的兩本書,應該算是「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及「藍與黑」。很難忘記這兩本書的情節,有時,靜夜默然獨坐,依然會為書中的角色惋惜萬分。高一那年寒假,試著讀紅樓夢,讀了五十回左右,讓自己沈醉於曹雪芹的精神裡,高二那年重讀紅樓夢,依然不能突破紅樓夢與我之間的那道瓶頸。從那時起,紅樓夢無緣的我,只能偶而翻閱罷了,再不起勇氣立志重讀紅樓夢。
在書堆之中,我很幸運地在高中畢業時進入大學外文系就讀,而能更進一步走進西洋文學浩大的世界裡,面對曾讓我嚮往多年的文學旅程。大一那年,我藉由西洋文學概論這門課,接觸了荷馬的史詩「伊里亞德」與「奧狄賽」,希臘悲劇中的「伊狄帕斯王」、「亞格曼儂王」及「盎提克格尼克」,對於阿契里斯的勇猛與豪壯,伊狄帕斯王與命運對抗而終為命運作弄的行為,都讓我回憶不己,大三,面對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因著莎翁的天才及教授悉心的引導,我終於看出了這位熠熠閃輝的巨星是如何地照亮了整個世界,也因此,我算是真正舉步踏進西洋文學多采的殿堂。
大三這一年,大學生活已過了三分之二,望著床頭三年來所買的書,一本一本莫不是省吃儉用才換來的。書架是隨著書本而增添的,想起大一時,半個書架也沒有,而如今,書已經填滿四個書架而有餘,想起這一段過程,真是辛酸苦水難吐,這對一個經濟不夠寬裕的人來說,已經是奇蹟了。
買書讀書的生涯,曾經痛苦過,也曾快樂過,只是,我從不後悔曾為買書所挨的餓,而我更感激那些成千本的書本所充實過我的快樂。
夢入書海/維信
- 200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