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金錢」與「人格」都是生活中的必要條件,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人往往在其中很難選擇,選了其中一種便會忽略了另一種。金錢在社會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俗語說:「有錢能使得鬼推磨」道出了金錢的重要性。人人都渴望富有,但並不是每個有錢的人生活都會很幸福快樂、順心順意。
單憑對於富貴的看法,其實對有錢人並沒有太多的好感。因為有太多人總是仗著自己富有,便到處惹事生非,出事了,總認為拿些錢就可以擺平,好像法律都是為他而制定的,但也不見得每個有錢人都是如此。
對於貧窮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則是有好有壞。有些貧窮的人,雖然窮,但活得有志氣、腳踏實地的生活,並不會因為自己貧窮而怨天怨地,搶劫、竊盜……等更是敬而遠之,這種精神才是值得讓人學習與敬佩的。但有些貧窮的人,非但不好好工作,還一天到晚抱怨東抱怨西,都怪罪於父母,似乎他身處的情況都是被他人所造成,自己一點錯也沒有,這讓我覺得非常可恥。
無論是富貴或是貧窮,我想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腳踏實地,那才是真正富貴的根本。然而現在的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人是越來越窮,有錢人反而更有錢;現代的人價值觀念也經常有所偏差。
貧窮就像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富貴就像是黃金珠寶一般的追求,雖然人一出生就已經注定好原生環境,是含著金湯金湯匙出生,或是要過著生活窮困日子。有些人卻拜金為了追求高物質享受,甘願出賣自己的身體,也有些人不追求名牌甘願腳踏實地的賺錢。
有些國家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大(例如:巴西、肯亞……等),這些國家在一個城市有貧民區。我認為現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三個可能性的原因:社會越來越不景氣、世代貧富的關係、貧富者受教育的問題,這三個問題是造成社會貧富差距主要的原因,而現今我們的教育推動「教改」,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越改越退步,改變了現在社會的教育制度和人們的價值觀。無論是教育或是傳播媒體任何東西都會影響下一代的發展。
富貴和貧窮有很多的分法,例如:有金錢和有心智……有些人的確是很富有,不過心靈卻是貧乏的,而有些人的心靈卻比金錢還來的富足,所以不可以憑藉著自己的感覺來看待別人是否富有和貧窮,因為每個人是否富貴與貧窮都是不一定的!
貧窮的人啊!只要付出正確的努力,總有一天也有可能變成一個富有的人,勤奮耕耘,就會有甜美的果實回報;並不是先去要求要有美好的結果才肯努力付出,如果只是問結果的話,一輩子都不一定會成功的。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成功還是只能腳踏實、紮紮實實地獲取。
反觀,並不是富有的人想要做什麼事情就可為所欲為!錢只是身外之物,用來滿足人的慾望而已,有些人單憑靠著有錢有勢力就發想:只要我想,有什麼不可以?這些慣性以金錢利益作為考量的人,當他的身體有病痛或是生命受威脅時,才會明白自己不過是個一無所有的人;他視錢如命,認為金錢可以買回生命,但再多的錢還是抵不過生命盡頭,也買不回生命來了。
有些富貴人家甚至不看起貧窮的人,貧窮的人,可以因為小事就快樂開心;但是富有的人,因為已經什麼都擁有,什麼都玩過,所以漸漸失去了開心的理由。
寬敞的高級豪宅?高傲的神態?對於貧窮人當然會很羨慕很忌妒!貧窮人的矮小房子總會比較溫暖,家裡總是會有著此起彼落的吵鬧和嘻笑。
富與貧,不只是錢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心態的問題!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該省要省,該享受也要享受。
無論是個人也好,國家也好,追求「財富」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不要成為了富人就得意忘形,當一個富人,最重要的是知足。也很多說貧窮是因為個人因素,有些真的是逼不得已的。所以,富人該尊重窮人,窮人該尊重富人,大家都該互相尊重。
其實富貴與貧窮就像兩個幫派一樣,今天你可以在富貴幫裡,明天卻也可能就這麼掉進貧窮幫了;或是一個在貧窮幫的人,在某種原因下,進入了富貴幫。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這個年代,成為有錢人有時也是很簡單的事情,暴發戶也不少啊!也有實力派的,靠個人能力起家,成為富人,也有依靠祖業,看你自己的條件而已……要是用佛家的話說就是努力的因,收成的果實,世事難料。
不管富貴也好,貧窮也也好,自己生活穩定、家庭幸福就足矣。俗話說:「知足常樂就是福」
貧窮和富貴是相對的,人的貧窮是有下限的,而人的富貴就沒有上限。貧窮的下限就是能維持最低限度的衣、食、住,也就能生活著!而富貴的上限就是誰也無法用簡單的數字來說明,也就是沒有上限,就像數學上的無窮大一樣。
比如,當今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先生的財富也不過幾百億美金,比無窮大要少多了。所以說人的富貴是沒有上限的!當然,在某些時候,貧窮和富貴是人為的;貧窮的人經過自己辛勤地努力奮鬥,可以成為富貴的人;而富貴的人由於不善理財或是做的太不像話也會變為貧窮的人。
為什麼有人貧窮,有人富貴?你知道根本原因嗎?窮人和富人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觀念、心態、勤奮、努力、機會等等不一樣。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的現實,抱怨聲不斷的出現,但在這個世界上分了兩類人,就是貧窮和富貴,這兩類是差異最大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需要幫忙,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的熱心,有些人連看一點都不願看,有些人則是不顧一切的付出幫助需要的人,不過卻有很多假貧窮人,身體健壯卻不工作,整天只等著人救濟;而有些人則是抱病還要工作為了過生活,像這種當他們有需要時我們就該伸出援手救濟他們,不要冷眼旁觀。
然而現代社會的繁榮,造就了都市化的現象、鄉村與都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相對的經濟也是大有落差。都市中高樓大廈聳立,鄉村都是些紅瓦屋和三合院等等拼拼湊湊。就拿我現居的桃園跟老家雲林來比較好了,我現在住的地方,說不上是經濟的尖端,但也不是泛泛之輩,路上時常都能看到穿著時尚的一些年輕人,開著比較高檔一點車子的人,一堆低著頭在滑動智慧型手機的人,這些雖然說不是很昂貴,但跟我的老家雲林比較可大有不同!還記得我上次回去時,感受與桃園真的不一樣,路上車不多,老人坐在外面納涼聊天,孩子們隨意四處奔跑嬉鬧,比起都市化的桃園還有親切的感覺,汽機車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沒有桃園的多,彷彿回到我父母的那個年代,但是經濟的差距也由此可見,都市真的是比較繁榮,鄉村較為遜色。
貧與富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完全取決於心態觀念與想法,仔細觀察就會體會出來,懂得如何回饋的是富人,只知道如何掠奪是窮人。富人是重質不重量,追求的是精巧細緻,是一種無負擔的享受,更是一種回饋的分享,窮人是重量不重質,追求的是笨重粗糙,只想家財萬貫富可敵國,只知道拚命掠奪與佔有,不懂得學習回饋與付出,不懂得如何約束與自律,就會無限上綱地自擁負擔。過多的負擔也是貧窮,少不一定是貧窮,多不一定是富有;就看心態的感受是如何,感受如何地去分享,貧與富,只在一念之間,如何取、怎麼捨。
當一個人只能做到為了生活、為了工作就焦頭爛額,人,生來只能感到痛苦而已,自欺欺人也是一樣,不該充滿物質主義的揮霍,基本上那並不太能使我快樂。
心靈享受美好事物的感覺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但是要接觸那些美好是在生活中,令自己感到快樂的一種階層才能品嚐。
數數看,人類需求金字塔上面,竟然沒有關於心靈的需求,那個就是在自我實現上吧!虛華也好功利也好,都該提升自己生命的層次。貧與富,不能夠取決心靈是否能享受美好。
貧與富/涂美珠
- 20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