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一直是我的處事哲學,對己如是,待人依然;我們深知,勉強成自然,自然成習慣,當習慣之後,再做就不難。不管面對家人、同學、同事,都是一樣的行事標準。
當對方第一次不友善的言語或行動,我就當成他是「無心之過」;如果第二次再犯,仍然留給對方省思空間,當成是他「理智斷線」;如果對方一而再,再而三找碴,那等於宣告給他的「機會」用罄,理當給與必要而適當的提點,方能讓對方改過遷善。
從小就為自己量身打造這樣的行動準則,所以每當遇到困境,我依然若無其事,好讓我的心情不受外界的波瀾激擾;曾經有一位同事,為了一些公務,在觀念上與我有所落差,導致他心情不佳,在情緒難以控制下,指著我的鼻子謾罵,我則不動聲色,讓對方發洩一下情緒。
事後,當時在現場的其中一位同事,跟我聊天時談及此事;他劈頭就說:「宋老師,你平常待人溫文有禮, 那一位老師,待你如此無禮,你為何不回嘴?」
我淡淡的回應:「沒關係啦!當時他的心情不好,加上我的處事哲學,只要事不過三就好,總要給對方兩次的機會啊,何必硬碰硬,造成大家心情不愉快呢。」
他聽了我的說明之後,只好說:「你的肚量還真大,又不是你的錯;要是我,早就跟他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說真的,我擁有這樣的處事哲學,等於給自己找到「不輕易生氣」的理由;於是乎得以常常懷抱好心情過日子,所以心境格外澄明,同時也能在許多的人事際遇當中,讓感恩的心情順勢昇華。
一路走來,加上一甲子的驗證,果真給別人機會,就等於給自己無數次歡欣的歲月;不單如此,而且曾經對我們無禮的人,基於不好意思,事後往往可能成為我們的好朋友呢,就這樣印證了「少一個敵人,就多了一位朋友」的人生哲趣。
事不過三/宋隆輝
-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