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宛如一枝發射出去的箭,一面征服卻也一面失落;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創造回憶,到了年老的時候咀嚼和享受回憶。】--取自於司馬中原先生演講內容
人們在不同階段的生命過程當中,總會有許多小收藏,這些收藏品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例如五年級生喜愛收藏漂亮的書籤,或是月餅盒子裡的塑膠細條狀飾品,還是精緻而有故事內容的郵票…等珍貴寶物;當然收藏品也有些是無形的珍寶,其中《美麗的回憶》就是最為實際而浪漫的寶貝。
提到美麗的回憶,讓我們想起文學前輩《司馬中原》曾經在母校淡江演講時說:人生宛如一枝發射出去的箭,一面征服卻也一面失落。接著他又說: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創造回憶,到了年老的時候咀嚼和享受回憶。
司馬先生歷經戎馬倥傯的生活經驗,解甲歸田之後更以一隻細膩而觀察入微的筆觸詮釋人生,尤其在大山大水的薰陶之下,其作品兼具氣勢磅礡和蘊藏鄉野傳奇的特質,難怪會自成一家而獲得這麼多讀者的歡迎。
雖然每一個人的生命過程有所不同,不過在整體來說並不會相差太多,因為經過呱呱墜地的強褓時期之後,大概都會隨著歲月增長而積蓄模糊的回憶,並且源自於胎兒十個月的環境與情緒胎教,因而讓孩提記憶逐漸累積,成為啟蒙過程無比珍貴的時光寶盒。
然而在嬰幼兒和童年時光所構築的回憶,通常都是隨著周遭環境自然形成,此刻比較好奇與幼小的心靈,其所能夠迎接和面對的環境刺激,顯然處於被動的適應方式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回憶起童年時期的故事,難免會覺得有些尷尬和無厘頭的感覺。
但是人們跨過這一個啟蒙階段的記憶,漸漸走到略為青澀的青少年時期,顯然會面臨更多難以啟齒的故事,因為在這段大不算大、小卻又不小的年齡裡,心中總是蘊藏著一股想要掙脫桎梏的衝動,而且要證明自己已經可以自理的程度,因此面臨著嘗試摸索與探究生命的階段,因而有一些璀璨、悲傷、歡樂與難以描述的回憶,把每一個人青春期之歲月,彩繪出多采多姿的內容,所以是開始收藏美麗回憶蠻重要的過程。
基於人生過程的進程與經驗,真正要印證司馬先生所提到創造回憶的階段,大概得要經過青春期之後,才比較能夠主導和創造這樣的生活情境,因此假如要約略訂出時間表的話,也許在每一個人進入大學時程之際,就不可以再找出任何藉口來敷衍人生。
人們大約在十八歲時上大學,假如沒有上大學的話也開始尋找工作,不論是浸淫於學校與學術殿堂生活,或是走入職場與社會汲取人生經驗,此刻將是發揮成年人應該肩負責任的時期,換句話說 也是認真創造回憶的黃金階段。
有很多人覺得上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或許是從這一個角度切入,讓人們在尚未肩負重要責任之前,可以遊刃有餘而規劃生命節奏,以便編織適合於自己生命之樂章,其中當然包含了創造回憶的重要內涵。
回想起大學生的黃金時期,記得當年英文讀本有一篇文章,其標題為:假如我再一次當大學新鮮人。顯然這一個假設性的議題,正表示當事人已經不再是大學新鮮人了,所以對於時光荏苒而年華流逝的事實,提出了一些期許、惋惜或是其它的感觸,然而卻因為歲月無法回頭而感慨不已,甚至有些後悔沒有利用美好時光好好努力,因而浪費了人生最為珍貴的生命旅程了。
假如從這一個角度來看,確實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覺當中,讓歲月悄悄流逝而一事無成,儘管不堪回首而十分懊悔,卻也沒有辦法改變現實與結果,因此只好因循苟且虛度光陰了,當然無法達到司馬先生所提到創造回憶的境界,那麼到了年老的時候回想過往,或許想不起有甚麼值得珍惜的經驗和記憶,只能夠在空虛、蒼白與虛無的情境當中,過著了無樂趣和空白的生活而徒呼負負。
因此回過頭來提到生命的小收藏,我們覺得無論是有形的物品珍藏,或是無形的美麗記憶寶藏,上天都賦予每個人同樣的環境,即使人們在經濟與物質方面有所區隔,可是對於心靈啟蒙與自由揮灑的空間並無二致。
人們可以安於平淡的生活,也能夠享受錦衣玉食,那些都是外在的表象,並非唯一代表著喜悅和幸福感覺之指數,反而是內心所蘊藏的生命價值,才是足以讓人備感平安喜樂的依據。
人們透過這樣的心靈思維,我們感覺到創造美麗回憶的真正內涵,並不是擁有數不盡的財富、或是登上人人稱羨的社會地位、還是享有眾人視為偶像的知名度,以及世俗上所認定的成功境界,反而是蘊藏在內心深處,那一面潔淨而空靈的鏡子,藉由如此優雅之心靈修持,把握每一刻珍貴的時光,好好為了年老的時候儲存一些美好的記憶,那麼也就不會辜負收集生命寶藏的真正意義,親愛的朋友,您說是嗎?
儲存美麗的回憶/林清陽
- 201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