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籌辦「偏鄉紙雕創意營隊」之初,我跟助教老師日以繼夜地討論準備,材料工具供應上,也從無到有來到應有盡有,絞盡腦汁安排設計課程活動,千里迢迢前往偏鄉,而我有幸就是其中一員。這些辛苦,在看到孩子無邪的笑容後頓時煙消雲散,助人後心情的轉換宛如志工情的滿足。
猶記得任教官時期,無課務只要有空,都會參與偏鄉服務營隊,到桃園復興偏鄉的小學進行教學活動。偏鄉的孩子多出身貧困或為隔代教養,但慶幸的是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透過一張張平面的紙,孩子的巧手慧心,可細膩、可粗獷、可禪思、可詠歌。紙雕講求視覺設計,不只是追求工藝技巧,還是一門結合了人文、美術、雕塑等技法於一身的專門藝術。因此,孩子需要較大的耐心、毅力及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滿懷著熱誠走入校園,結合教育替代役男,辦理多場「紙雕創意研習營」,展現愛與陪伴的教育內涵,將愛心傳遞到每位學童的心中。當時一到學校,碰到的多是一個個擁有黑黝黝皮膚、閃亮亮大眼的原住民孩子。他們個性爽朗,一看到我們就團團圍繞著,嘰嘰喳喳聊著自己的家常小事,讓人更能懷著喜悅的心進行活動。每逢心得分享時,孩子特別提到感謝各位大哥哥的一路陪伴,最為感動的是大家不離不棄的關懷,聽到這席話時,就算身體再疲累不堪,也深覺一切都值得了,原來付出才是獲得。每一位孩子都熟能生巧用心創作,上頭寫著童趣的字跡,搭上可愛的配圖,面帶一抹迷人專注的彎弧,讓人看了好療癒,內心悸動久久不散。
記得某年夏天,「老師,你會再回來找我們嗎 ?」活動結束後,孩子流露出渴望的眼神,拉著我的手問著。那句話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自己在他們心裡到底有多重要,卻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種從未體會過的期盼。那個當下,我答應了那群孩子,「我一定會再回來。」那年簡單的一個約定,深深地影響了我一輩子。我開始思考,我能帶給這群孩子甚麼。結束返家後,不吝於跟同年紀念國小的兒子分享,兒子除了當下能沉浸在情節中,也會回饋心得給父母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我相信,助人能融化霜雪,破除藩籬,拉近彼此的關係。這樣子的生命經驗讓我覺得自己應該做些甚麼,不能讓那群被社會遺忘的孩子跟我一樣,失去連結外界遼闊視野的機會。
偏鄉志工情/楊森永
- 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