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嫌晚/宋明理雪

  • 2019-08-02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被年輕同事問到,印象最深刻的件事是:「為什麼妳不在年輕時學英文」?幸好這時我已經被「社會大學」教育得擁有好情商,不只年齡漸長,今已步入中年收斂好逗稚氣,否則可能會回給她一頓罵。由於歲月累積的判斷,我知道她此問並無惡意,只是看到我已屆中年,還非常積極地學英文,好奇心驅使,才隨意聊聊,我自然微笑以對。
 若要追究她真正的弦外之音,推敲起來可能更傷人哩,她的意思是「為什麼妳從年輕學到中年,還沒有把英文學好,一把年紀了還需要那麼努力學英文」?其實,我的回答很無奈,年輕時總是在打廉價的工,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計。又因為工作中有機會參與國際會議,在地球村的時代,時常體會學習外語之重要。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但是我絕對不允許自己向殘酷的現實低頭,更重要的是學習新知,讓我生活充滿樂趣,這幾乎成了我繼續活著的動力。因為學習,我有了方向;因為學習,時間永遠不夠用,也就不會無聊。
 近日,一位文友來找我聊天、敘舊,當她發現我在取得文學博士的兩年後,暫停去教育單位任教,竟同時在某些法學院學分班,準備修二十個基礎學分,以便拿到考某種法學執照的資格時,頗為驚訝,誤以為我野心太大,其實非也。我原本兼任文科教職已達四年之久,因輪流照顧老邁父母及分擔費用,無法續任時間綁定的原教職,才利用時間補修學分,被迫預備轉行,實乃情勢所逼啊!
 其實,筆者擔任記者工作時期,就非常羨慕那些接受採訪的學術幸運兒,他們通常年輕時即能受完整高等教育,有更強大的競爭力,工作及收入也都更趨穩定。經過職場的淬煉,我同時接觸各行各業的頂尖高手,體會到能早早發展學術生涯固然很好,但也發現人情練達皆文章,喜歡讀書是好事,但是不能只讀書,尤其不能因讀書而以為自己知識提升了,而忽略社會脈動和照顧家人。況且,文史哲是一切學問的基礎,擁有文學博士學位,正好成為法學執業的墊腳石。
 學英文也好、文學與法學也罷,若認真看待,那都是一輩子的事。學這個不代表放棄那個,當我決定再當學生的時刻,就義無反顧,無怨無悔。雖然文友知道我的實況,轉不認同為同情,但,關於我需要的學習,只有我和我的老師最知道,他人如何評判,就隨他去吧!我必然選擇樂在學習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