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欽(介壽國中小家長會會長)
九十年九月,抱著關懷、服務、參與和回饋的心情,
進入介壽家長會,除了希望能落實搭起家長與學校一座
互動橋樑之外,更寄望介壽的孩子們能快樂的學習與成
長。
隨著馬祖社會開放、傳統威權的解體,以及個人權益
日受重視,地方家長亦更加關心孩子受教的內容與過程
,因過去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的觀念,無法排解家長對
不適任教師和校長的質疑與焦慮,以致家長對學校教育
殷切的期望和參與,常被解釋為不當的干預。
目前,台灣校園內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一群家長對校
方的抗議,馬祖雖未發生,但家長對校方的不滿及對校
長缺乏治校理念已有聲音浮現,這種內心深層的抗議,
主要原因是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未被深層思考與調整
,家長會與家長委員的角色與職責無法做充份的意見表
達或參與學校事務,而導致演變成體制外的抗議訴求。
當年教改先驅們、一群主婦聯盟及一群教改團體人士
,有感當時家長會設置辦法中,對家長種種不合理的限
制,阻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管道,於民國八十四年台
北市議會率先立法通過新版「台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
會設置辦法」,
對地方家長會的期計(校園風光)
- 20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