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馬祖水產加工的走向與出路(上)(特別報導)

  • 2002-06-18
文:宋志富 圖:本報資料室

 馬祖能不能做水產加工,各界看法不同,有人認為走
回頭路,也有人認為要殺出一條生路。在地方政府宣示
推動水產加工之後,引起各方討論,雖然論點不一,但
是在馬祖產業發展願景,它是一條可以構思的路。以現
階段環境、條件,半成品加工包裝最為可行。

 回顧馬祖漁產加工的歷史歲月,曾經風風光光過,如
蝦皮、霉香魚遠銷國外,後因漁源銳減而衰微黯淡。

 如今,水產加工的曲調重彈,主要內外環境、條件、
時機轉換,形成較有利的元素音符:

 第一,觀光大門開放,遊客龍lash;飲及購買需求。

 第二,對臺交通改善,成品外銷運輸便捷。

 第三,兩岸小三通,貨品來源取得方便。

 第四,大陸福建水產養殖、加工發達,技術引進容易


 面對地方水產加工產業發展較不利的因子:

 第一,養殖技術性高,成本也高,風險較大。

 第二,生產土地、原料、勞力成本較高。

 第三,走私成品的低價衝擊。

 衡諸馬祖狀況,現階段較為可行的是,直接引進成品
或半成品,創立自有品牌,提升產品包裝,開發臺灣市
場。

 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