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逝的馬祖空飄站(特別專題)

  • 2002-07-09
文/圖:宋志富

前言

一個廣播電台、一個天馬基地,這兩個是國共對峙年
代的產物;隨著兩岸開放交流,由互通代替圍堵、由喊
話替代談話,這種精神改造的交戰自然弭平化解,也走
入金馬了烽火歲月的歷史軌跡。

馬祖廣播電台發射天線拆除,消失在地平線上,馬祖
空飄站的氫氣球也早已消失在天際,現在只能成為金馬
人的共同記憶。

成立:民國四十年代

草創:梅石

球體:小氣球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失守,國軍撤退台灣,並重兵駐守
金馬,以地利之便,在金門、馬祖各設空飄、海飄作業
基地。

馬祖最早空、海飄作業基地是設在今梅石養雞場,利
用簡易移動式的製氫機,所使用的氣球也是小型球,叫lash;
能有限;而海飄則利用空玻璃瓶,塞入傳單,到外海施
放。

當年簡易製氫機,是用氫氧化鉀做為觸媒劑,把一種
鋁片泡在裡面,經電解反應後,產生一份氫,一份氧,
而氫氣就是做為小氣球的灌注氣體之用。

升級:五十年代後

隸屬:國防部總政戰部心戰總隊

地點:珠螺天馬基地

為加強對大陸進行心戰,空飄作業移至珠螺天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