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志富
前言
在馬祖傳統的加工製造業中,因時空轉換,魚產加工
再度成為地方發展產業的新指標,也是較被看好的潛力
事業。
馬祖魚產加工在民國五○至七○年代最為風光,蝦皮
、白力魚(霉香魚)曾外銷東南亞,蝦油、蝦醬則為民
間魚產加工之發軔。
漁業豐年 振興組織
由於馬祖地當冷暖海流交匯之衝,環海受大陸洪水常
年沖積,滋生大量浮游生物,為水產動植物棲息覓食之
理想處所,遂形成天然優良漁場。大陸未淪陷前,閩、
浙漁民,網罟其境,窮年不絕,漁業盛極一時,當時漁
獲多輸往福州等地。
自兩岸隔絕及台馬海運不便,致漁獲銷售困難,影響
漁業發展至鉅。政府為謀求改善,乃輔導創設加工廠,
冷凍儲藏鮮魚,設置鮮魚調節中心,平價調配供應鮮魚
。為謀使魚產外銷,增加外匯,復創立魚產加工運銷合
作社,研製魚產加工外銷,其中以白力魚加工,飲譽香
港市場,頗受國際魚商重視。當年本縣漁業加工生產組
織計有:馬祖漁業加工合作社,馬祖漁業運銷合作社、
馬祖北竿海產運銷加工合作社等。
民間為發展漁業產銷,民國五十年先成立馬祖漁業公
地方加工製造業之回顧(三)馬祖漁產加工的流金歲月
- 20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