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志富
前言
馬祖菊花盛開,也是蟹肥季節,早年在盛產期常見當
街拋售,且半賣半送場景;還有東莒的章魚、小卷在夏
季源源不絕,取之不盡,如今時空轉換,這些生猛海鮮
之極品削弱殆盡。
秋冬季節 菊黃蟹肥
過去,每年十月開始,成群結隊的螃蟹就湧集馬祖海
域,到了十一、十二兩月,是螃蟹最盛產,也是最鮮嫩
肥大。當夕陽西下,天邊佈滿彩霞之時,各鄉村漁船滿
載而歸,漁民們將撈獲的一隻隻鮮紅活螃蟹當街拋售。
馬祖螃蟹享有盛名,早年與黃魚、蝦皮不分上下,只
是對外運輸不便,欠缺蓄養及冷凍設備而無法外銷,致
使身價敬陪末座,漁民捕獲反而陷入愁雲慘霧之境。
螃蟹有雄雌之分,辨識在它肚子上的排卵片,呈橢圓
形的就是雌的,鮮嫩肉硬,同時再看它的甲殼尖端有紅
色蟹黃,才是道道地地母螃蟹。雄螃蟹排卵片呈三角形
,肢體較小,肉味則鬆軟。蟹黃--馬祖居民叫做「蟹膏
」,是螃蟹精華的地方,螃蟹在蒸熟後,蟹黃呈現紅色
膏狀,其味絕佳。
據漁民們表示,母螃蟹大部分焦居在北竿東北海面的
「三連島」附近,這裡的螃蟹不僅肥大,而且蟹黃豐富
。
失落的海中財神之(六)-馬祖螃蟹、墨、章魚盛衰史(
- 20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