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加工製造業回顧之八–馬祖糕餅業起伏與創新(特別

  • 2002-08-05
文/圖:宋志富  

 前言 

 在民間加工及製造業中,以傳統手工製造的糕餅因屬
地方特有產品及風味,台灣食品無法取代而歷久不衰。
近年業者改良包裝,精進品質,漸與金門貢糖齊名,但
目前通路受限,難以拉出長紅,餅店業者仍維家庭型態
經營。反觀金門貢糖在當地機場出入的遊客團體,常見
用大麻袋攜回台灣,同時在小三通之後,也進軍大陸市
場。 

 時空轉換 起起落落 

 馬祖早年各島均有經營糕餅店,當時物質生活匱乏,
可食餅乾甚少,除軍用口糧之外,地方傳統糕餅如馬祖
酥、光餅、麻花、白糕等成為漁民出海充饑及孩童零嘴
的唯一選擇。 

 當年福澳「由天軒」糕餅店(前國大代表王慈官之父
經營)、「萬豐有」餅店盛名一時,是炙手可熱的行業
,之後傳統糕餅店因六○年代人口大量遷居台灣及西式
麵包店興起而黯然失色。 

 在沉寂幾年之後,馬祖對外交通逐步改善,返台休假
官兵及訪問團體增多,食品特產馬祖酥、芙蓉酥漸受歡
迎,在民國七十至八十年間為最紅時光,山隴天美軒餅
店一度成為招牌代表。 

 特產食品 第一主角 

 在七○年代之後,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