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志富
前言
地方自治之後,民間力量崛起,鄉土意識覺醒,文化
尋根、社區營造、聚落保存運動一波波湧起,這種傳承
活力的元素,自發性民間協會的投入,扮演著火車頭的
角色,它喚起大眾對鄉情的共識,並激起星星火花,照
亮了馬祖本土容顏。
從零開始 撒下種籽
北竿文化推展協會從零開跑,並成叫lash;建立這塊文化招
牌,陳貴忠是拓荒者之一;他的執著,為文藝立基紮根
;他的付出,讓文協成長茁壯;而一群在背後默默奉獻
的理、監事及義工們也叫lash;不可沒。
文協走過六年開創奠基期,陳貴忠卸下擔子,由陳玉
鳳接棒,雖然角色更換,但是工作方向沒有轉換,不但
加入新的血輪,更活化新的轉盤,以再刷新文協的金字
招牌。
過去因時代背景,軍事凌駕一切,文化失落沉澱,民
國八十一底,戰地政務終結,地方門戶開放,人民呼吸
自由空氣,本土文化勃發,形成一股沛然而起之勢。
民國八十三年一月十七日,馬祖空中交通在北竿起飛
,也飛起了北竿人躍動的心。北竿文協的籌備至成立,
開創鄉土文化組織的先例,也撒下民間文化工作群的孕
育種
民間文史工作推手之一 北竿文化協會(特別報導)
- 200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