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抄紙變魔術/李若梅(校園風光)

  • 2002-10-28
 自漢代蔡倫以樹皮、廢麻絲、破麻布及廢漁網經腐爛
後,用來造紙至今,紙的演變可說是千變萬化。棉紙、
宣紙、牛皮紙、銅版紙、雲彩紙、皺紋紙、圖畫紙、瓦
楞紙、包裝紙、報紙、拜拜用的金銀紙、貼牆壁的壁紙
,林林總總有上百種之多,而生活上更是運用廣泛,如
便當盒、紙杯、紙箱、牛奶盒、龍lash;巾紙、衛生紙、廣告
用印刷品等,紙的應用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成為
生活的一部分。

 古代的製紙,利用楮樹和麻料、竹片、蔗渣、稻草等
,讓陽光自然分解的匯泡方式,所需時間相當的長,經
發酵、漂白再加以石灰及草木灰蒸煮後取得纖維,再經
過敲料、打漿、抄紙、加壓、乾燥之後才製造出一張手
工紙,此種繁複的造紙方式,在現今已被機器所取代;
基本上造紙的過程與蔡倫的造紙方式相去不遠,只是由
機器代替人力,高度科學化,品質精美,樣式也多樣化


 因為紙的發明,使人類在生活上更便利,然而現代造
紙的流程中,人們須要砍掉數十年才成長的森林,強酸
強鹼的化學蒸煮過程來快速取得紙漿,製造的過程中所
添加的各種化學藥劑,不但使紙張的保存性喪失,更是
森林、空氣、水等環境資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