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小三通去多來少 嚴重失衡

  • 2003-10-26
 文/中國時報 與談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劉德勳、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中央警察大學教授謝立功、遠景基金會董事沈道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任技正謝敏文 紀錄整理:何博文、陳佳鑫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出席由中國時報所主辦的「離島建設與金馬小三通」座談會時表示,從八十九年實施「小三通」政策迄今已逾三年。數據顯示,中共顯未能有效配合小三通政策,導致兩地間船舶、人貨往來均呈現我方「去多來少」的嚴重失衡現象;不過,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認為,縱使中共在很多方面不能理解我方提倡小三通的用意,甚至不願配合小三通的執行,但我方仍可就操之在我的部分先做。 張五岳強調,從小三通的法源依據來說,過去列在離島建設條例中顯然並不適合,最近立法院大幅度修法,小三通才正式回歸兩岸條例管理,同時進行若干調整,這就是能操之在我的部分。他認為,政府對小三通有計畫進行逐步管理並加以檢討,目前觀察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至少對陸委會而言,小三通回歸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管理,可以算是權責相符。 劉德勳則指出,小三通實施以來,政府已進行過三次大規模專案檢討,同時調整部分政策,適度開放一定人員、貨物中轉;希望配合金馬當地需要,擴大開放農產品進口,並藉由小三通的推動,使相關人員、貨運達一定規模。 但劉德勳表示,截至今年八月底止,在人員入出境方面,我方人民進入大陸地區超過七萬八千人次,其中由金門地區實際赴大陸地區七萬三千人次,馬祖地區約五千人次,至於大陸人民進入金門馬祖卻僅有三千九百人次,兩者人數相差懸殊。 至於在旅行方面,若不包含台商經金馬往來兩岸的支出,估計我方的支出金額約新台幣五億到五點五億間;但大陸方面,卻僅約新台幣三千萬到三千五百萬,從數目上觀察,小三通於兩地間的發展確實呈現懸殊失衡的情況。至於在進出口報關件數上,總數約六六○件,金額僅逾新台幣二億零八百餘萬元。 另一位出席座談會的警大教授謝立功,也肯定將小三通納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範是正軌。但質疑小三通在兩岸間的推動,已經變成是「一種單邊傾斜的需求,而非雙邊的平衡發展」。謝立功指出,雖然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不過,顯然對岸在小三通的需求上,並沒有我們那麼高,因此理所當然「能拖就拖」。他指出,小三通並非對岸所迫切需要,也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對岸最終希望是「大三通」落實。 遠景基金會董事沈道震也對小三通失衡提出他的看法,認為最根本原因,在於雙方政府間的「互信基礎不夠」。他認為,長遠來說,如果一直都是我方單邊藉由小三通赴大陸的人居多,對金門、馬祖的經濟發展也不見得有利。 劉德勳指出,小三通後,根據媒體報導及陸委會查訪金馬地方人士後彙整所得的資料顯示,金馬地區民眾在福建地區置產者約一千至兩千戶,每戶投資金額約新台幣一五○萬至兩百萬,據此估計,金馬投資福建地區的金額約在新台幣十五億到四十億之間。 劉德勳還用實例指出,以兩岸中轉香菸為例,我方原希望香菸可先行開放,結果大陸卻不願意配合,「至今我們一包香菸也沒有運過去」;此外,許多在福建投資的台商有許多原物料的需求,結果大陸也沒有同意開放讓這些原物料透過小三通進口,使得當初規劃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於開放小三通後產生的失衡現象,金馬地區居民並未感覺受益,反而怨聲連連。經建會簡任技正謝敏文提出解釋,她強調,八十九年離島建設條例通過時,「小三通條款」是臨時被立法委員加上去的。但是在這之前,以及法案通過後,經建會仍持續推動離島綜合開發實施方案,並未因小三通的實施有所影響,目的是希望讓金馬地區的人民,可以享受和本島居民相同的生活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