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馬祖保存最完整的閩東聚落芹壁,在政府及民間多年的努力下,果然不負眾望,不管將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遺址,但至少芹壁聚落的相關議題在國內已引起高度重視,這為芹壁日後的發展奠定深厚基礎,但產權問題若無法找出兩全其美之道,未來很可能成為芹壁發展的障礙。 芹壁村內人口在早期集中且大量外移,傳統古厝得以較完整的保留,儘管多年前村莊內仍有少數鐵皮屋出現,但在政府支持之下,鐵皮屋已經在芹壁消失,但並不表示未來不會再有類似的凸槌狀況發生,問題就在於所謂的產權歸屬問題。目前政府是以金額補助的方式換得八到十年不等的使用權,將來合約到期之後,屋歸原主,擁有自主權的屋主會不會願意配合政府一貫的經營路線,其實是個大問號。 站在政府公部門的立場,整體且長期的規劃、經營、保存芹壁之道是產權一次買斷,產權歸公有利於日後整體的操作,但這種做法肯定無法在馬祖實施。中國人普遍的祖產觀念不易更改,更何況芹壁的房子多半歷史悠久,權利關係牽扯複雜,不是這一代或下一代可以解決,儘管價錢再好,不見得所有住戶願意變賣祖產。 政府近年來不斷投入經費做所謂的聚落保存古厝再利用的工作,但如果缺乏整體而長期的經營規劃,到頭來可能一切都成空,想要長期的規劃就必須考慮到產權的問題,這絕對不是八年、十年的合約可以解決的爭議。一旦將來芹壁有機會成為聯合國都承認的世界級聚落遺址,其影響是世世代代,但只怕還等不到那一天,芹壁已經被改變成面目全非的地步,在我們爭取列入世界級遺址之前、在行政院還在籌措所謂保存經費之時,芹壁人怎麼看待家鄉古厝、政府如何思考立法保障住戶屋主權益、保存聚落現況規模,反而是更為急迫的議題。 不論芹壁未來走什麼路線,政府要怎樣投入經費規劃再利用,產權問題必須先釐清,現在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與做法,很快就禁不起時間的考驗,試著尋找兩全其美之道,才是未來發展最堅實的基礎。
芹壁產權問題禁不起時間考驗 解決爭議要尋找兩全其美之道
- 200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