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漁事糾紛馬祖不斷上演 護漁政策及作為要有所改變

  • 2003-11-06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漁事糾紛再添一樁,馬祖漁民因大陸漁船越界捕魚而造成的有形、無形損失不計其數,偷竊網具的事件層出不窮,執行海上護漁工作對馬祖海巡隊而言,任務將愈來愈艱鉅,如果海巡的執法裝備、技巧、心態不做更有智慧的改變與調整,兩岸漁事糾紛仍會不斷上演。 前陣子的江少南遭挾持事件及損傷大陸漁民事件,一度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由於兩岸敏感又複雜的關係,漁事糾紛很容易被政治化,基層海巡在執勤時不能只是單純的任務,而必須處處有所顧慮,這也增加海巡執勤時的難度。不可否認,最近的一連串事件發生,給外界人士「意氣用事」的聯想,不論馬祖或大陸,在處理這類事件時如果意氣用事,結果可能愈加複雜。 大陸福建沿海的大小漁船數以萬計,而馬祖正好位於大陸漁船密集活動的位置,對海巡隊而言,依法在離岸多少海哩處執行驅離任務是合理的,但這個所謂的依法是指我方的法律,大陸方面根本就認為是在自己的海域作業,海域重疊是馬祖海事糾紛頻傳的主要原因,而限制海域的劃分又不可能透過所謂兩岸協商來規範,在這種前提之下,未來的糾紛將永不停止。 面對為數眾多的大陸漁船,海巡隊的查緝往往是顧此失彼,漏洞百出,如果驅離任務還不能對症下藥,一切都將徒勞無功,更有可能惹禍上身。大陸漁船之所以喜歡在馬祖海域捕魚,那就是因為靠近大陸沿海一帶早就無魚可捕。而對大陸漁船而言,漁獲、漁具被視為第二生命,與其冒著風險開槍驅離,不如從漁獲、漁具方面下手,但海巡單位可能認為此種作法加重了勤務,而且帶回來的漁獲、漁具無法妥善處理。因此,長久以來並沒有太著重於沒收漁網具的方式,也因此忽略了機動性裝備的添購與特殊勤務的訓練,光靠目前的護漁措施,如固定時間、地點巡邏與驅離,顯然已經成效不彰。海巡的護漁政策及實際的作為都必須有所改善,以因應多變的環境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