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每年都舉辦的漁具補助計畫,今年喊停,雖然有關單位同意明年繼續爭取,但卻突顯了馬祖整體漁業環境日趨險惡的現實,這個時候政府若再不多給予關愛的眼神,漁業在馬祖將成為歷史行業,對擁有廣大海域資源的馬祖而言,是背道而馳的。 馬祖是全國唯一海域面積大於陸地面積數倍的縣份,居民以海為田是自古的傳統,雖然因漁源枯竭及時代變異造成傳統漁業式微與沒落,但大海畢竟是馬祖生生不息的重要資源。然而,馬祖的漁業環境不斷的惡化,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大陸越界漁船的作為已直接侵犯馬祖漁民的生存權,而佈置海上漁網、具,甚至漁獲遭竊的事件層出不窮,馬祖的漁民雖然不多了,但也是競競業業自力更生的一群,生財工具都不保了,生命的遠景又將如何存在。 除了海上作業環境的惡化之外,政府的漁業政策也對漁民造成打擊,所有與漁事相關的規定、法律都從嚴律定,目的就是配合全國的休漁政策,政府一方面鼓勵傳統漁業走向休閒漁業,而另一方面又從嚴審查限制漁業的成長,這種先天、後天因素加諸漁業之上,想不式微都難。 前陣子,北竿一位王姓漁民南下縣府陳情,說他的漁網被大陸船拖走了,損失慘重。可想而知,馬祖漁民在茫茫大海之中力量其實很微薄,海上治安日趨惡化,漁具遭竊事件不會從此消失,而政府除了應加強海上護漁能力之外,就是儘快建立損失補償的制度與正常管道,否則就是告訴漁民不要再出海了。果真如此,馬祖所有與海有關的機關單位團體都可以撤除或關門了。 在整體大環境不利於漁業的情況下,需要政府更樍極的關心,農委會掌管農漁部門,卻長期重農抑漁,農民風雨災補助動輒百萬千萬,而漁民的損失卻求償無門。馬祖海域面積廣大,即使以觀光立縣為口號的馬祖,不論是傳統漁業或休閒漁業,都可以是重要的觀光資源,政府與民間善用資源,改善惡化環境,以積極鼓勵取代逃避壓抑,漁業也能為觀光加分。
整體漁業環境日趨惡化 漁民需要政府關愛眼神
- 200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