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其敏特稿】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國內近幾年來不管是興建焚化廠或是掩埋場,都可以見到居民反對並動員抗爭的過程。相較之下,東引鄉垃圾衛生掩埋場新建工程計畫僅有西引二家住戶明白表達不同意的立場,反對的力量並不大。然而,基於對自身生活環境的關心及對公共事務有參與討論的權益,公部門也應該本著尊重與肯定的態度來面對西引居民的聲音,並藉著這種以往從未有過的經驗,以更深入長遠的眼光來解決垃圾問題,落實環保政策。 馬祖四個鄉,南、北竿與莒光鄉都已經有焚化廠或衛生掩埋場,垃圾處理問題已得到解決,現在只剩下東引鄉還停留在讓垃圾任其露天燃燒的原始處理方式。坦白說,現今老鼠沙垃圾場產生的空氣汙染問題對駐軍影響最大,如果縣政府與鄉公所自私一點,可以不用急著現在就要新建衛生掩埋場,只要以「軍方不提供土地」一句話,就可以把問題繼續拖延下去。但是,政府的責任就是為人民解決問題,即使駐軍以「過客」的心態不計較毒煙的傷害,但是基於良知及東引的長遠發展,地方政府也絕對不能夠對老鼠沙垃圾場長期以來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問題坐視不管。所以,對爭取推動在西引后澳新建垃圾衛生掩埋場的過程中,就算是有出現再被製第二處老鼠沙、破壞自然景觀等批評的聲音,也不能完全否定公部門在解決改善環保問題方面所做的努力。 從另一方面來看,處在民主開放的社會,興建掩埋場這樣的大事受到居民嚴重關切,亦是相當正常的事。每年一切吹南風的季節,看著垃圾場所產生的毒氣把東引島一半的範圍都籠罩住,不要說下風處的駐軍受不了,連長住在東引的居民都感到難過,同時,東引的觀光形象也連帶受到傷害。但是擇定掩埋場新建地後,能不能獲得居民的支持,面臨的又是一個不同的理解和考驗。從一開始,當西引二家住戶知道掩埋場可能要選在后澳之後,就持著不贊成的立場,雖然新建掩埋場這個議題並沒有引起住在東引島這邊居民太多的注意,可是在說明會裡,住在西引的鄉親並沒有放棄發聲的機會,並以憂心擋牆禁不起風浪衝擊、地理位置不適合傾倒垃圾、海岸自然景觀受到破壞等論點來質疑這項決策。反對的力量,雖然顯得勢單力孤,但是以理性的態度,並放大格局來參與公共政策的辯論,卻也是讓人印象深刻。雖說鄉親所提的問題,其中大部分都已經考慮研究過,但是居民的意見絕對不是毫無價值,即使不能改變掩埋場最終還是建在西引,但是思辨所擦撞出來的火花,會一定程度的激發公部門在環保政策上有更深度的思考與對策,及影響大眾關心公共議題。 隨著預算年度接近尾聲,垃圾衛生掩埋場新建計畫已經有時間的壓力,必須要做一個決定。持平而論,東、西引土地狹小,加上大部分的土地又都是軍事據點,要找一處合適、沒有人反對的地點建掩埋場,實在是很困難。擇定西引后澳作為場址,在溝通之中也不全然都沒有出現相同的論點,在以理性、大眾利益及永續經營的基礎下,民眾關心公共事務的鄉土情懷,應該得到公部門的尊重外,對民眾的疑慮也必須抱持著同理心態度來檢視規劃設計是不是有改善的空間,以專業來消除民眾的疑慮。雖然新建掩埋場很重要,但是溝通的過程更重要,這塊土地的後續發展及使用,是靠居民的共識來建構,這樣的議題,未嘗不是有助於居民能更瞭解自己生活環境優劣勢,然後共同思索未來的發展願景。還有,在此服役的國軍官兵,吸的是有毒的空氣,這樣的事實,國防部應該要給予重視與協助,除了健康、人權的原因,駐軍也是垃圾的製造者之一。
東引衛生掩埋場選定西引 住戶有意見
- 20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