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進軍馬祖 傳統商店如臨大敵 打出低價位 消費者、零售業者兩樣情

  • 2003-11-14
 【本報記者張登傑特稿】十六日馬祖第一家大賣場將開幕,這對馬祖零售業來說,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質的爆炸。地區長期以來散落在各村莊的雜貨店將面臨生存的挑戰,在台灣與其他國家,大賣場與小商店是不同層級的戰爭,兩者雖偶有交火,不過大部分時間卻是各自服務各自的客層族群。但是由於馬祖地域面積的狹小,大賣場和小商店,就像是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裡的蛇與老鼠。 大賣場業者說,「價格將比照福利站價格,或是比福利品價格更低,另外還將不定期推出更低價的促銷活動。」一般傳統商店只被這種低價策略所驚嚇,卻還沒有體會更深一層的經營危機;賣場業者說,要用刷讀條碼結帳、加大購物走道動線、乾淨整齊的商品陳列、待客親切的服務品質,如果以上業者所說的不是謊言,那就是傳統商店的弔言。新思維的經營手法,根本就是拿美國飛彈打山頂洞人的石釜,過去四、五十年來的老闆罵大兵、學長帶學弟、要買不買隨你,還有市場空間嗎? 有句話說:「創新帶來財富利潤」,包括五種形式的創新:新產品、新方法、新市場、新原料、新組織。即將新開的大賣場在馬祖確實預告了許多創新,不過大賣場畢竟是長時間投資,也絕非把賣場當倉庫,商品堆堆就有錢賺,我認為半年內大賣場的成功是檢驗熊彼得的法則,半年後的成功是檢驗業者的經營能力。 大賣場的出現,馬祖傳統小商店會全部倒嗎?不會,但是業績會掉下一至三成是合理的,一個村莊倒個一、兩家商店也是合理的,就好像電視的出現,廣播的收聽眾大幅減少,但是還有一定的收聽群眾。三年內會有第二家大賣場嗎?也不會,第一個原因是「門檻」,業者投資的金額加起來大約兩千多萬,一般人要集資兩千多萬已經不容易了,而如果真的有兩千多萬應該還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第二個原因是「卡位」,經營一家大賣場已經相當具有挑戰性,當第二家廠商投入時,除非有極大的優勢,不然兩家只有共同割喉慘賠,撐到另一家「倒」,才開始準備穿上贏家的外套。 價格只是商業經營的一種手段,也只是消費者選擇的其中一項參考而已,零售業是一種「Know How」產業,新的大賣場如果不只是做到價格下降,還能確實做到價值升級,在馬祖就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