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由立法委員曹原彰主導推動的立院金馬小三通考察團聲勢浩大,金馬兩地也確實利用此次機會下情上達,但過去將近三年的時間裡,類似的座談、考察也有過,中央的答覆始終是需要時間,問題是金馬已經沒有時間了,所以在面對相關議題時,地方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而中央卻是蝸牛上樹推拖拉。 金馬自九十年元月試辦小三通以來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中央立法的原意是希望小三通帶動金馬的發展與繁榮,但三年來,因為小三通而成長的經濟型態十分有限,尤其是馬祖地區,幾乎和不通以前沒兩樣。眼看大三通就要取代小三通了,金馬民眾即將被邊緣化、被淘汰,當然會急,但是急又何奈,執政黨的大陸政策始終是三通成敗的關鍵。 小三通發展近三年時間之所以詬病多於好評,就是中央、地方不同調,民代、官員不同心。三年以來,地方提了很多的建議案都很務實,但獲得正面回應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地方急、中央緩,在步調上不同。至於政策理念方面,老實說,中央與地方根本就不合,因此,推拖拉成了中央應付金馬小三通的最高原則。 國內政治家分析,明年大選不論勝負如何,大三通都將是不可抵擋之勢,金馬小三通得在大三通以前建立暢通的管道,未來才有可能大、小三通同存並進,小三通不求飛黃騰達,但至少能分一杯羹,否則,在小三通還不太通的情況下就已經大三通了,那屆時金馬才是什麼都不必通了。時間是金馬所面臨最大的潛在壓力,設法在短期之內迫使相關建議案進入實務操作階段,相信這是曹原彰舉辦小三通考察團的主要訴求。 地方民眾對於小三通原本是充滿期待,期望變失望,但至少還沒有絕望,而這一次的小三通考察團能發揮多少預期的推力,大家拭目以待。更重要是中央主管機關必須調整心態看待小三通,別老把需要時間的藉口掛在嘴上,因為金馬已經沒有時間再等待。
小三通中央地方不同調 金馬已沒有時間再等待
- 200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