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專區/介壽馨橋月刊-家長會長的話

  • 2003-12-07
 我在介壽時是個很調皮的學生,當然現在你們還看得出來。但是,基本上我在學校裡,老師對我的感覺還不錯,他們知道我是個很聰明的小孩。 這一生,我很嚴肅地說:「有許多很好的老師一直影響著我」。 念完四年的復興分校後,小學五、六年級與國中階段進入介壽國中小就讀。小學五、六年級時的導師她對我很有愛心,她持續地對我關心與期待,認為我應該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的。當時我沒有認真唸書,總是讓她憂心地再三叮嚀,我到現在還清楚地感受到老師對我的期盼。 國中階段,大學畢業後當兵退伍的年輕老師帶我們籃球隊,年紀與我們相差不多,比較了解我們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的變化,常常提供我們正面、積極的人生看法。小時候家境清寒,媽媽靠撿拾海邊潮間帶生物來維繫一家生活並供我唸書,所以老師常常鼓舞我要努力不放棄。有一個往事令我印象深刻,記得小時候有一個週末,我在街上叫賣媽媽在潮間帶撿拾的貝類,一個女老師看到我站在街上那種身心的困境,她就全部買下並告訴我,她也有過相同的遭遇,她的柔情勉勵,連靠近她身邊的先生也動容。 就讀馬中一年級時,數學老師就是現在學校校長,我對他的感覺是平易近人、剛正不阿、認真投入,使我印象深刻。他就任介壽國中小校長以來,頭髮由黑轉白,到任的第一個學期大膽、創新地啟用年輕老師當主任,更是令我耳目一新。 長大後並沒有與以往的老師保持聯繫,但是,一直把當年這些老師們給的溫暖與關愛一直放在心底深處。回首過往,老師們的愛對我產生了關鍵影響。 我高中一年級之後就輟學,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教育裡面成就不是很高的話,那我覺得你在學校養成一個認真學習的態度很重要,一個認真的態度,它是終生學習的基礎。我的輟學不是因為我的成績不好,而是因為家庭經濟的因素。我的上半場雖然有些難看,落後同儕很多,但是下半場我並沒有放棄,一直奮起直追。 學校教育是為了學生將來銜接、步入社會做好一切的基礎準備。家長會究竟在學校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一個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前任陳月卿會長的努力與投入我相當的欣賞,這一任的家長會長棒子交到我手上,我會謙虛且認真地去思考如何主動且積極地引介家長們充沛資源,協助介壽國中小在學校事務上的創新發展,並且與社區間有更加緊密的互動。 學校跟社區之間應該是沒有圍牆、攜手並進的。馬祖人與人之間的人際網絡很緊密,社會治安也相當良好。我們更應該善加利用這樣的先天優勢,去拉近校園與社區間的距離,學校是面對未來社會的模擬學習,社區學習也讓孩子提前適應,屬於社區的民俗活動如果有機會讓孩子當主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