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登傑專訪】「光圈與快門的數值是死的,只有人的想法,才能使影像活起來」,今年榮獲台灣當代藝術創作名人的旅台馬祖鄉親林增光,以這句話詮釋他對影像的看法。 林增光,復興村人,今年四十一歲,目前有一個唸國小六年級的女孩,之前在桃園縣政府工作,目前從事設計工作,二十八日在台北與一百九十三位全台創作名人聯展,共展出作品九百多幅。 他回憶第一次接觸相機,是在民國七十年於復興美工讀書的時候,當時他唸的是復興美工水彩科,由於學校課程的安排,他第一次接觸到單眼相機,不過當時沒有錢購買昂貴的相機以及相關配備,因此只是借用老師的相機,但是卻從此開始迷戀以相機來創作影像。 「我離開馬祖的時候,只跟家裡要了兩千塊錢,以後都是半工半讀,不但沒有再跟家裡要錢,反而每個月還匯錢回家」,當時一天工資才七十元的林增光,在學校畢業兩年後,終於存錢買了人生第一部單眼相機。 林增光說他最喜歡創作的作品是馬祖家鄉的人文與建築,從以前一直到現在。他認為「影像不只是紀錄的功能而已,影是心靈,像是軀殼,影與像透過人的思考,才能結合出一個具有生命的影像」。 一張好的作品需要經驗的累積與當下的反應能力,更重要的是拍攝者要表達什麼,以此理念的創作,林增光的作品獲得台北攝影學會等協會的多項攝影獎,他更在民國七十二年,在救國團舉行人像剪紙個人展,其中以國父、蔣公、經國先生的人像剪紙作品,目前被總統府所收藏。 馬祖小孩如果對影像有興趣,他認為不一定要有一部很好的相機,只要一張紙,一隻筆,就可以紀錄影像,譬如依姆在田裡耕田,一個抬頭、一個彎身,生活周遭只要用心觀察都是具有美感的影像。
以相機創作影像 林增光抓得住它 獲台灣當代藝術創作名人 嶄露頭角
- 200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