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障礙者的人權保障日漸提昇,是世界性的趨勢,我國近年來對特殊教育也日益推動與重視。將特殊學童融入普通班級,讓其在正常環境下成長,營造更美好的學習環境。這不只是對學童的考驗,更是對家庭、學校及社會的挑戰。 教育部九十二年度適應體育種子教師研習會高階班研習,經過四天密集式的課程,圓滿結束。雖是結束卻是真正播種的開始,此次是由全國各地教師經過初階、進階到高階班三階段所培育出第一批適應體育種子教師,由種子教師們散播到全國各地,讓適應體育能在老師們努力下發芽、茁壯、生根。 這次研習過程中,其內容、情境完全進入教學現場,實地參訪、觀摩與接觸身心障礙學童及特殊教育學校。這是本人教職生涯的第一回,在整個過程中從第一站觀摩台北市啟聰學校王儒昌老師(本身也視聽障者)對聽障生的「羽球」教學:雖然學習者是聽障生,但在王老師的教學與指導下,學生的羽球學習技術不亞於普通學生,學生不但樂在其中,也使羽球成為他們所喜愛的球類。 第二站是台北縣中正國小郭宗坤老師田徑融合式教學:即是將特殊需求的學生融入到普通班級的教學。從郭老師「田徑-我是超人」看到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之間的互動,其難度頗高、課程安排更是不易,課程由多方面進行協同教學,建立一般生對特殊學生正向的互動。 第三站由台北市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蔡遠方老師示範「地板滾球」教學:這是一種溫和性運動,老師教導的是多重障礙學生,教學內容中從認知到實作,讓學生能在擲球的過程中體驗如何控制力道與方向,進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 第四站參觀台北市啟明學校黃雪芳老師的「舞蹈-肢體動作探索」的教學:黃老師利用引導方式及各種輔助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創作能力,配合音樂產生的節奏,使學生愉悅的學習並探索肢體動作的變化。 最後一站是北市啟智學校王晴瓏老師、王淑萍老師「職能活動-感覺統合」教學觀摩演示:兩位王老師都是職能治療師,利用不同器材,讓學生體會觸覺與壓覺的刺激。適用範圍涵蓋感覺防禦、情緒障礙、睡眠障礙、過動症候群、學習障礙及感覺統合障礙者,目的是增進體能消耗,減少個案負向行為的產生。 上述每一站的教學觀摩,場場用心、場場認真。從不可能的任務到完成,讓我對這些老師深感敬佩。他們可謂是老師中的老師,也不得不讓我對教育有更深一層的體悟與思考。 對一般人而言,肢體動作的表現那只是本能,但對一些身心障礙者而言那可能是夢想,我們讓他們夢想成真、化腐朽為神奇,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從這次的研習過程中一一見證,在這些特殊學童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價值,他們力求展現的精神,終將活出生命的色彩。 三個階段的研習,從認知、實作到接觸,讓參與的教師收穫良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全國第一批適應體育種子教師的加入及參與下,能讓適應體育更加落實,使身心障礙的同學有更多參與運動機會,把每位孩子的受教權全都找回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期望的目標,尤其是這一群弱勢的特殊學童更應是如此。
校園專區/介壽馨橋 適應體育研習心得 介壽國中教導主任吳健忠
- 200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