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古厝聚落賦予新生命 閩東建築亟具民宿發展潛力

  • 2004-03-09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近年來,政府及民間大力推廣古厝再利用,這使得傳統聚落賦予新生命,但所有的計畫侷限於幾個代表性村莊。事實上,馬祖很多聚落都有發展為古厝民宿的潛力,如果馬祖觀光旅遊有發展,這些傳統聚落被發掘開發是遲早的事。
 說到傳統古厝再利用,一般人的印象就是北竿的芹壁、南竿的復興、津沙及莒光的福正。事實上,除了這些代表性的區域之外,馬祖各鄉島還存在許多亟具開發潛力的傳統聚落,像是南竿四維、北竿橋仔、大坵、板里等地,這些聚落的規模可能不及芹壁,但就古厝聚落保存的完整性及開發精緻民宿的潛力而言,是絕對不輸芹壁的,而芹壁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古厝再利用已建立了一套模式,未來可供其它類似聚落做發展的參考。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摸索,馬祖傳統閩東式建築已經找到新的發展風格與再利用的方向,原則上以民宿為主軸,而這種定位正好符合旅遊風氣。這幾年的古厝發展模式一直深受日本東洋風格影響,如果能夠成功的推銷,東洋味也沒什麼不好,只是耽心馬祖古厝日本化的過程中沒有將真正的民宿精神完全移植,會給人一種抄襲的印象,甚至因此而影響長遠的發展。
 傳統閩東式建築在早期被認為一文不值,六、七十年代馬祖人甚至以住水泥洋房為風,較大的聚落大規模改建,能夠完整保存原味的除了芹壁之外,都是規模較小的聚落,但現在反過來以發展深度旅遊觀光而言,傳統的古厝卻有非凡的潛力。有些聚落在經過幾十年漠視之後,必須要做整體的規劃與運用,才能符合現代發展民宿的需求,這就需要靠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光靠任何一方是無法成就的,過去政府把焦點放在芹壁、牛角等大地方,其實是發展上的不公平,政府的古厝再利用政策觸角可以更深更廣,讓馬祖每一個有潛力的角落都能有所發揮,也符合發展精緻與深度旅遊的整體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