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馬祖列島素有釣魚天堂的美稱,但再好的釣場都不敵過度捕殺造成的破壞,隨著釣魚人口的不斷增加,馬祖地區已經發現魚愈來愈難釣,愈來愈小尾的情況,想要繼續保有天堂的美名,各界應設法思考讓海域喘口氣,規劃禁釣期是許多先進國家的作法,很值得參考。
全球性的海洋資源枯竭是不爭的事實,專家把原因歸為過度捕撈,馬祖的情況也是一樣,釣魚人口的快速增加應是造成資源復甦緩慢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馬祖因為對外交通便利,釣況相較於台灣本島要優許多,因此有不少台灣釣客慕名而來,幾乎是不曾間斷,再透過各種宣傳管道,讓馬祖成為釣客夢想的天堂,不但魚獲多,而且體型大,這種現象對馬祖而言是憂喜參半,喜的是釣客增加了流動人口,刺激景氣消費,憂的是海域可能因過度捕撈而失去活力,惡性循環的結果是人財兩失。
一位資深的釣客感慨表示,十年前的馬祖遍地是黑鯛,只要有水的地方撒下誘餌,就能輕鬆釣上幾十尾,而且三、五斤大傢伙時有所見,如今情況大不同,大多數的釣場已經被各地釣客「操到爛」,三斤以上的黑鯛被稱為夢幻之魚,如果繼續這樣操下去,魚會愈來愈難釣。的確,今非昔比,不論是積極的復育與消極的保育,對馬祖海域想要生生不息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馬祖並未對釣魚做任何時間上的管制,就保育立場並不妥當,國外許多地區都透過法律給予資源維護更多的保障與喘息,每年開放固定季節捕撈,目的是讓寶貴的資源儘可能生生不息。發展釣魚是馬祖旅遊方向之一,但前提必須是有魚可釣,避免過度捕撈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規劃禁釣期,而釣場的管理與管制必須透過釣魚證制度的落實才能辦得到,目前的情況說好是聽是全面性開放,難聽一點是根本沒人管,不論是政府與民間應該有更多的關心,否則,不出幾年,磯釣天堂的美名就會消失。
讓馬祖海域喘口氣 規劃禁釣期可以嘗試
- 200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