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缺乏保育作為 燕鷗保護區岌岌可危

  • 2004-05-13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馬祖的燕鷗保護區再度發現有大陸漁民非法登岸採擷蚵貝,這種情況多年以來一直未獲改善,突顯馬祖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缺乏積極介入的作為,而中央給予的支援與關注更是貧乏得很,未來的保育之路依然堪慮。
 位於馬祖列島周邊共八個無人島礁,因為有燕鷗棲息,經過地方各界的調查努力爭取,農委會正式把這八個島礁劃定為全國第十二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的對象就是每年四到九月過境的燕鷗,其中在北竿中島發現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紀錄更是令人鼓舞;然而,馬祖有這麼珍貴的生態資源,卻缺乏積極的保育動作,除了劃定保護區之外,其它什麼也沒做,包括這些年來燕鷗數量減少的原因及因應對策,至今沒有任何單位做過相關的調查與努力。燕鷗保護區因為本地漁民大部份時段不准登岸,島礁上茂密的蚵貝海鮮成了大陸漁民採擷的溫床。
 綜觀馬祖八座保護區島礁,其中以北竿的三連嶼、中島、白廟、鐵尖四座島最常發生大陸漁民登島的情事,原因是這四座島礁附近就是好漁場,又比較接近大陸漁港,大陸漁船就像是嘗到甜味的螞蟻一樣,每天就在高登、大坵附近海域下網捕魚,乃至於直接登上燕鷗保護區,對於生態的干擾多少有些影響。
 目前政府對保護區的保育工作完全仰賴海巡隊警艇在附近驅離大陸漁船,但效果卻很有限;尤其是對登上島礁的大陸漁民根本束手無策,海巡的船隻靠不了岸,非法的漁民自然有恃無恐,習慣成自然,島上的禁止登島告示對大陸漁民而言是多餘的。保護區經公告後多年來,中央給予的支持與支援是少得可憐,甚至可以說根本沒在管,而保育工作需要積極與持續,光靠地方的力量是不夠的,即使是海巡隊加強巡邏查緝,依然有所謂的空窗期,而燕鷗數量持續減少,對生態而言就是一種警訊,無奈卻依然喚不起各界的警覺,馬祖燕鷗生態保育之路走得孤獨、走得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