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規劃興建游泳池的議題在北竿已經討論多年,目前縣府計畫引進組合式浮動平台運用在板里沙灘,這種系統如果能試用成功,對於北竿興建游泳池而言將是另一種啟發。在岸上建泳池必須面臨水源問題,但在海上建構浮動式泳池卻可完全克服水的因素,值得各界做另類思考。
馬祖四面環海,鄉親自稱是大海子民,學會游泳是大海子民最基本的技能,因此,各鄉島都希望爭取建置游泳池,出發點很對,但方向卻不見得正確。馬祖地區地小島散,缺水的問題一直存在,以南竿珠螺室內泳池為例,就因為水源不足造成長期處於封池狀態,這種設施有等於沒有,對於擁有廣大海域資源的馬祖而言,如不能因地制宜善加利用海洋資源,就是本末倒置,游泳池就是一例。
陸地上建泳池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取得及營運用水,如果把這兩個問題放在大海上,自然迎刃而解。隨著科技及海事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組裝或浮動平台系統已被廣泛的運用在軍事、漁業、休憩各方面,而台灣許多靠海的縣市也正朝此方向努力,未來在全國建構的藍色公路上也會被利用。這種多功能的浮動平台可以千變萬化,一個平台上可以有泳池、小船碼頭、表演平台、海釣池等設施,如果和陸上泳池相比,其效益顯然是高出許多。
這種組合式浮動平台最佳的設置海域是內灣或平浪區,北竿塘岐澳就是一個理想的位置,一套設施可以解決多項問題,包括一座泳池,澳口小船靠泊問題,未來甚至以海上休閒為號召,達到吸引觀光客的目的。兩年前,國立高雄海洋大學曾針對馬祖海域提出所謂「海洋牧場」計畫,當時並未受到地區重視,這個計畫就是大規模運用組合式浮動平台在海上建構多功能的遊憩設施,專家甚至預估牧場營運後年收入上千萬。馬祖海域面積是陸地的數十倍之大,未來地區的大部份發展目標會在海上或與海有關,過去戰地政務期間海岸嚴格管制,如今解除禁令,正好提供盡情發揮的好時機。
陸上建泳池 水源問題難克服 海上浮動平台可以多元化利用
- 200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