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推動加工業生根 落實觀光與產業結合政策

  • 2004-07-24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繼橋仔黃魚加工廠之後,地區又有鄉親投入麵線加工的行列,兩種產品都是利用小三通的模式由大陸引進原物料,在地區加工後製成成品,這種模式為未來產業生根建立了基礎,而落實產業本土化亦是符合觀光立縣的宗旨,觀光結合產業是大多數地區的成功經驗條件之一,馬祖佔地利之便及小三通政策的配合,未來產業加工可能成為新興行業。
 推廣農漁產品加工是縣長陳雪生重要的政見,也是因應小三通政策開放後的施政方針,大陸地大物博,廉價的人力及充足的原物料供應,不斷改良的漁產養殖技術等,對馬祖而言就是很重要的發展條件,但前提是必須在三通的合法架構下才能使這種加工模式得以存活與運作,但現行法令的束縳仍然不利於產業的市場開拓,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也在此。
 橋仔黃魚加工所成立約兩年時間,這是開放小三通後地方政府首宗的漁農加工輔導案例,目前馬祖的黃魚加工產品已漸漸打開通路,也廣受消費者喜愛,銷售業績不斷成長,這證明業者及政府當初評估的方向是正確的,也說明了產業加工確實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項目之一。除了黃魚之外,馬祖還有相當多的產品加工可以嘗試推動,即使是新產品也能有特色,有特色就能達到吸引消費的目的。
 觀光立縣的主軸確立,觀光必須搭配產業才能長久生存,國內外許多觀光區域都是如此,更何況馬祖在過去既有的基礎下已經有一些產業生根,也經由宣傳建立了口碑,但多元化一直是馬祖產業無法大規模突破的障礙,如今政府塑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條件,最終仍需要民間的付出與投入。地方政府為鼓勵產業加工,對於有心投入的業者一定會採取積極輔導的立場,未來這種輔導機制必須建立制度,不可因人而異,如此就能激發鄉親勇於開創突破的心態。加工業也是創造就業機會與馬祖永續發展的產業之一,政府也應該給與投入者更多的支援與關心,如此,各種產業才可能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