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閩東建築風貌修繕補助已實施多年,從每年申請案件一直正成長的情況來看,政府這項政策方向是獲得民眾肯定的,尤其是芹壁民宿成功的經驗之後,各鄉島的古厝整建蔚為風潮,即使僧多粥少,民眾依然願意排隊等候,如果能有更多利多政策的配合,馬祖重現閩東風貌的理想將指日可待。
馬祖的傳統民居因為牛角與芹壁的發展經驗一炮而紅,儘管傳統建物在生活機能上比較不符合現代需求,但特殊外型的吸引力已經超越了使用者對內部機能的需求,更何況建築材料及工法的不斷演進,保留傳統建物外觀後再加強內部機能的作法已經愈來愈被大眾認同。根據文化局的統計。今年四鄉五島共有九十五件申請案,證明當初議會立法以百分之四十補助為誘因已經奏效,對政府而言,傳統建物的復原修繕是既定的政策方向,對民眾而言,復原古厝是對家鄉的認同與支持。根據統計,所有的申請案件中以旅台鄉親所佔比例甚高,表示地區的發展已經讓愈來愈多的鄉親建立信心。
民眾會積極投入古厝修繕的理由大多是基於一種懷舊念祖的情懷,尤其是政府提供了補助的誘因之後,減少民眾的負擔,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於是申請案件快速成長。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近年來民眾對於傳統民居整建再利用的價值表示樂觀;芹壁、牛角、津沙、福正等聚落,已經成功展現了閩東建築的獨特魅力,而且愈是保留完整,愈是大家認知上比較偏僻的聚落就愈有吸引力,再利用的價值也就愈高。
閩東建築風貌補助辦法施行多年以來,仍然有一些困境需要突破,包括每年編列經費不足以支應需求,以及施工技術人員不足,導致聚落復原腳步不夠快等,這些都是政府未來持續推動聚落保存所必須積極面對的問題,這股風潮因為政府的措施而帶動,後續的成敗還是得看政府,只要大部份鄉親對馬祖建立信心與認同,政府就是最大贏家。
閩東建築修繕蔚為風潮 僧多粥少局面應謀突破
- 200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