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特色發現新北竿 政經中心-塘岐

  • 2004-12-23
 塘岐面臨發展瓶頸,改頭換面塑造特色商圈。(圖/文:陳鵬雄)

 塘岐面臨發展瓶頸,改頭換面塑造特色商圈。(圖/文:陳鵬雄)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塘岐是北竿的政經中心,也是全鄉人口最為密集的聚落,早期靠部隊為主要消費的經濟型態必須面臨轉型,形象商圈無疑是未來最重要的規劃方向,也是再現繁華的契機。
 純粹就景觀角度來看,塘岐是全北竿最沒有特色的聚落,但因為戰地政務時期選擇以塘岐做為政治中心後,人氣匯集,商店林立,全島九成以上的商店集中塘岐,主要帶動消費的對象當然是阿兵哥。因為黃金地段,六、七十年代塘岐中正路的房價創歷史新高,大約三十坪的兩層國宅,叫價五百萬以上,有生意可做,再貴都有人買,如今塘岐房價不可同日而語,原因就是傳統的經濟已經失去支撐力,現在的塘岐正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不澈底的改頭換面,難逃邊緣化的命運。
 塘岐因為做生意起家,對症下藥就從此下手,多年前,地方就倡議透過形象商圈來改進村容,形象商圈分軟、硬體兩大方向,硬體的街景改造需要公部門的積極投入,運用現有筆直的街道全面規劃徒步商圈,美化整體視覺,強化休閒消費空間的塑造。在軟體部份,改造的主要力量仍來自民間業者,商品、店面精緻化是首要任務,這兩年有改造的店家生意變好就是例證,這種改頭換面的氣氛若漫延全村,特色商圈自然形成。當然,鼓勵民間投資必須靠政府的政策來塑造利多條件與環境,因此,形象特色商圈的建立是軟硬體必須兼備並行才可,難度也比較高。
 走過近半世紀的繁華,至今塘岐仍是政經中心所在地,又有機場為出入重要門戶,這些都還是繁華再現的有利條件。相較於其他村落,塘岐的人口來自四面八方,在許多公共議題上較不易取得共識,這是地方發展最大的難題,人多意見也多,任何規劃的發展方向不論是專家、意見領袖,都可能受住民意見而左右,是好、是壞在一念之間,但在發展面臨瓶頸之時,大家都要學習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觀念,發展鴻運自然跟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