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特色發現新北竿 富麗漁村-橋仔

  • 2004-12-25
 橋仔漁村再出發,仍然得和漁業及海洋相結合。(圖/文:陳鵬雄)

 橋仔漁村再出發,仍然得和漁業及海洋相結合。(圖/文:陳鵬雄)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曾經是馬祖最大的漁村聚落,因為傳統漁業式微,全球性漁源枯竭的大趨勢,橋仔發展起起落落。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富麗漁村計畫,村容景觀有了大改變,但居民的生計卻找不到一個可長可久的方向,漁村的本質仍在,只要換個經營角度,橋仔仍然有可能榮景再現。
 馬祖人早期以海為田,北竿橋仔就是最典型的漁村,三十八年以前,大陸梅花人長期以橋仔為捕蝦皮據點,也因此奠定了聚落規模。七○年代,傳統漁業式微,捕魚人口大量外移,造成橋仔從繁華走向沒落,如今政府與民間都在努力思考,找出替代性產業來重振橋仔繁華,富麗漁村就是具體的措施。既然有漁村的歷史背景與地理位置條件,橋仔再出發就與漁業脫不了干係。
 多年前成立的漁村展示館是橋仔最有特色的資產,只是規模太小,內容不夠充實,觀光客走馬看花,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能再利用剩餘的空間加以擴館,將為橋仔的觀光帶來特色。再來是黃魚加工所及展示館的規劃推動,這是縣長陳雪生的重要政見與政績,也是近來少數政府輔導漁民轉型加工業算是成功的案例之一,黃魚館的成立為觀光加分不少,未來也是榮景可期。
 橋仔另一項得天獨厚的資源是海岸生態,臨近的大坵島、高登,以及知名度不輸芹壁的中島、白廟燕鷗保護區,從生態旅遊日受重視的角度來看,橋仔最能帶動全面發展的應該是成為馬祖賞鷗生態之旅的起點。因此,橋仔碼頭改善成為簡易深水碼頭是有必要的,賞鷗活動不但具吸引力,也能為漁民帶來更實質的收入,漁船改裝娛樂休閒船隻,一方面載客賞鳥,一方面可以由政府輔導投入積極的燕鷗復育工作,生態與生計兼顧而形成良性循環。橋仔的古厝聚落特色不輸芹壁,不論從景觀或自然資源角度出發,橋仔的潛力十足,再結合大坵聚落生態以及未來可能開放的高登軍事重鎮,可以形成一條集馬祖各式旅遊型態特色的新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