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閩東建築特有的風格為芹壁發展帶來無限希望,自聚落保存概念在馬祖萌芽之後,芹壁的潛力就被看好,多年來的發展經驗證實,馬祖古厝的魅力十足,而古厝重修的再利用就成為未來芹壁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經過多年的推銷與廣告,芹壁已成為馬祖觀光景點的代名詞,沒來過芹壁就等於沒來過馬祖,既然是遊客必到之處,理應充滿無限商機,但事實上似乎沒有強烈的感受到大批人潮帶來的錢潮,表示政府與民間經營的角度與方法有調整的必要。芹壁擁有全縣保存最完整的閩東聚落,多年來,政府開發芹壁的大方向雖然正確,但細節部份卻沒有堅持,參與的意見多如牛毛,人人自稱是專家,從每一期的工程內容得以印證,缺乏格調的一致性將是芹壁最大的發展隱憂,尤其是硬體建設部份。
芹壁是地方發展觀光的重點也是焦點,因此,不論是硬體或軟體,芹壁的一石一瓦、一草一木都必須力求謹慎,經營的策略尤其重要,政府全額補助修繕房子,雖擁有八到十年的經營權,但終究要還屋於民,八年之後這些古厝要如何繼續營運?政府應及早因應,全額補助這項政策也有必要重新檢討。
芹壁有人潮卻沒有錢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本土性與代表性的產業進駐,現在到芹壁除了賞景、喝咖啡之外,似乎也只能走馬看花,究竟有那些產業可以進駐,其實做生意的人頭腦動的很快,只要公共設施完備,古厝再利用可以不必侷限那些項目,只要是與傳統有關的都可以。目前僅政府及少數人有經營權,觸角自然無法延伸,若能以更開放的方式吸引各行各業有心人士的加入,產業多元化的目標不難達成,一個景點要想留住人潮帶來錢潮,就要在吃喝玩樂上樣樣齊備,如此聚落保存及再利用才更有價值,也能夠符合永續經營的要件。芹壁在建設多年之後,奠定了發展基礎,硬體建設應儘早告一段落,管路地下化與公廁是當務之急,而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有效利用經營這獨特的聚落空間。
一村一特色發現新北竿 閩東原味—芹壁村
- 2004-12-28
芹壁是馬祖景點代名詞,但最缺乏的是產業進駐。(圖/文:陳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