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在北竿六個行政村之中,就屬白沙村的繁榮指數有進無退,在碼頭興建,小三通業務開跑之後,白沙碼頭在經濟上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北竿機場,展望未來,白沙若能爭取三通對口港,與近在咫尺的黃岐相對應,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白沙早期也是典型的漁村,以白力魚加工霉香魚產品最著名,因為地形的限制,碼頭興建以前,腹地太小,村莊發展的潛力有限,和大部份臨海澳口一樣,漁業式微之後村莊就跟著沒落。但深水碼頭的興建改變了白沙,因為客貨吞吐中心的地位不論是觀光或三通,碼頭扮演了經濟起飛的關鍵角色,從早期的漁港成為商港,白沙在北竿的地位及繁榮指數有增無減。
白沙的重點當然在碼頭,而這座碼頭主要的用途除了方便貨物吞吐加速地方建設成果之外,西進大陸才是「錢」途光明,目前的小三通貨物中轉佔白沙碼頭業務近八成的量,二十多艘的小貨船可以養活數百人,是北竿重要的經濟命脈,不能中斷,也是未來尋求大發展的重要方向。由於碼頭吞吐量成長,硬體設施的改善是政府積極投入的重點,興建中的南碼頭及防波堤,增加作業船席,也解決西南風靠泊的問題,對於提昇港埠競爭力有助益。目前白沙三通以貨為主,想要突破現況就必須朝客運發展,但牽涉到兩岸政府的態度,爭取白沙—黃岐為三通對口港的議題也早有人提出,但始終沒有具體作為。
因為有碼頭的重要條件,白沙後方的尼姑山是爭取興建靖廬的最佳位置,腹地夠大,地形也獨立易於安全管制,遣返作業就在白沙處理,一間靖廬的消費能力相當於目前的駐軍,在國軍不斷精實的大前提下,爭取興建靖廬是可以彌補撤軍的損失。佔地利之便,尼姑山若設靖廬,白沙的行情自然水漲船高,甚至連臨近的板里都將受益,對北竿的生存發展也有著緊密的關連,應當列為重點。
一村一特色發現新北竿 客商雲集—白沙村
- 2004-12-29
碼頭的興建為白沙帶來發展重要基礎,西進大陸還是主要方向。(圖/文:陳鵬雄)